在胡歌版的神话里面,刘邦的为人是在一定程度上按照历史去塑造的,毕竟在历史上的刘邦就是一个比较天性顽劣的人。
神话里面的刘邦是一个比较顽劣的人,跟易小川结成了兄弟,同时也不忘在利用兄弟来为自己做垫脚石,一直壮大自己的势力。在自己的势力得到进一步扩张以后,他就打起了老婆孩子的主意,在携带老婆孩子出逃的时候,由于嫌弃自己的父亲老婆孩子过于沉重而将他们抛弃于马车旁。
历史上的刘邦也是如此,在被项羽打得屁滚尿流的时候,就曾经干出过一模一样的坏事,即为了自己的生命,可以把老婆孩子以及父亲的性命丢弃在一旁,放弃他们的性命与不顾,而刘邦在历史上曾经干过的事情,也被传为千古笑料,因为从来没有帝皇能如此的狠心,如此的荒唐。
收回神话版本里面的刘邦,神话版本里面的刘邦肯定是有一些艺术性的捏造的,并不是完全按照历史事实上的刘邦去塑造的。因为神话本身就是一个电视作品,作为一个电视作品,它的可观赏性是必须有的,而且也不能过分展示历史人物的真实性,毕竟神话作为一部穿越性题材的架空电视剧,它肯定是会在原来的历史人物基础上做出一些搞笑性的塑造,这种塑造是有必要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神话里面的刘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按照历史上的腹黑刘邦去塑造的,毕竟没有那么腹黑的刘邦形象人物基础,在后面神话里面也就不可能把刘邦塑造的如此搞笑轻松。
当然,这种搞笑轻松是把刘邦坏的品质加以戏剧化、搞笑话呈现给观众,让观众看起来不那么沉重,毕竟一个有家有老人有孩子的丈夫,能够干出丢弃妻儿、丢弃父亲这种道德败坏的事情,还是比较残忍的。
呵呵这个问题你算是问着人了,我前几天刚刚写了篇正对你主题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以下是我写的正文(绝不是抄袭): 最近电视连续剧《神话》的上映一度掀起了影迷们的高潮,对于这部连续剧,最为吸引观众看点的我觉得应该还是那穿梭现代与古代的神秘,浪漫感人的爱情,以及结合历史事件人物的写照,相信从这个影片当中更多人会对战国时期的历史有了一些更多的了解。当然,剧集终归是剧集,是电影,是虚构,其中必然会穿插一些水分,不可能完全符合现实的逻辑来编排,因此很多历史的事实我们还需借助史册加以推敲。
这部剧集中出现了很多在历史上尤为重要性的人物,如秦始皇、刘邦、项羽、吕公、吕雉,赵高等等,我刚刚看到第17集,我想对于所有观众而言,在这之前最让大家不屑的应该算的上是刘三爷,也就是后来的刘邦,对于刘邦的平生简介,有很多种说法,其实对于这个人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出身,我倒认为应该辩证的去剖析。在历史上,刘邦也算的上是个口碑不好的皇帝,从《神话》中刘三爷的扮演,我们不难看出其角色的反面性十分强烈,这主要是因为司马迁对刘邦的一些记载深度影响着后来人们的观念,因为就司马迁个人而言,我认为他还是比叫欣赏项羽的英雄气概,对刘邦的流氓气则抱有很多的异见。
先说《神话》中的刘三爷,在我看到17集之前他也一直是以这么一个身份出现的,他就是后来的汉高祖刘邦,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驾崩于公元前195年,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苏丰县人,起兵于沛县,就是现在的江苏沛县,汉族。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人称“沛公”,公元前206年被义军盟主项羽封为汉王,封地为汉中、巴蜀,别看《神话》中对此人的形象大伤风雅,但他在后来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起着决定性的贡献。这一点上,他可要比那个焚书坑儒的秦始皇强的多。刘邦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在位,一共是8年。庙号为太祖,谥号高皇帝,但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汉高祖,后来我们就大都称他为汉高祖。刘三爷此名在历史上的由来是因为刘邦在家排行老三,所以称为刘三爷,也叫刘季,就是刘小儿的意思,他本人名中并无字,当然这跟他的出身有直接的关系。在神话中刘邦刚出现时就以骗吃骗喝的一个流氓形象插入,这很难让观众联想到他就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汉高祖刘邦,对于不太了解历史的观众而言当然是更加难以想象的。这也难怪,因为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剧集中的确对刘邦的前身刘三爷有些许的极端描画。刘三爷在剧情中出现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泗水亭长的身份,再怎样也不至于雷同于乞丐。对于他担任泗水亭长前的身份观众许多并不了解,之前的刘邦出身贫贱,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也因此造就了他早年的一段流氓混混的时期,刘邦少时就不愿读书干活,属于比较慵懒的一种人,但是在刘邦的成长时期,我认为那段混混的生活还是对他产生了比较具有影响力的触动,换句话来说,刘邦是个有思想的人,或者说是个潜力股,这点从后来他担任泗水亭长一直到夺取天下的整个过程都可以十分明显的看出,他绝非一个普通的流氓混混。对于亭长这个概念很多人也许不太了解,其实他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主任,在当时也就是管个十里内的小官,不过他在做亭长的时候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再说《神话》中刘邦与吕公相见的那段,其实历史上确有此事,只是并非选婿。当时吕公是在家乡与人结怨,遂迁居到沛县,因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刚到沛县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便都来上门拜访,用意则是拉关系找靠山。刘邦听说后也要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客的是沛县县主簿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就赶忙亲自出来迎接。一见刘邦此人气度风范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这段与《神话》中刘邦邋遢的形象大有不符,毕竟我认为也有所出入,就如前所说,刘邦当时好歹也是个亭长,总不可能和一个乞丐的装束类仿。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公还将他盛情挽留,并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刘邦天性好色,对于当时像吕雉那样的美女当然是求之不得,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吕氏结了婚,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对于吕后将来我会单独提及此人。其实无论从剧集还是历史中去看刘邦见吕公这一点,都不得不说刘邦不是个等闲之辈,他很有心计和谋略,而且很多的事情他敢做,就像《神话》中他为见吕雉竟能在如此众多达官贵人的嘲讽下坦然自若,这不是一般厚脸皮的人就可以做到的,况且是对于刘邦,我绝对相信他绝非简单的不要脸,而是其内在不凡的心理素质!
剧情中刘邦为了争夺吕雉,一再使计迫害易小川,这点对应他的历史实际还是比较相符的,刘邦在历史上就是个善于揣摩心思,对想要得到之物可以不择手段的人,别说一个易小川,即便后来是刘邦的儿女,在刘邦逃命时也为加快行程将他们弃车不顾,况且剧中刘邦与易小川的结拜本身就是一种相互的利用,易小川是因为知道历史的发展,明白刘邦是人中之龙,而刘邦则是因为易小川能给他接近吕公和吕雉的机会,而后来当在吕雉的问题上出现问题时他会毫不犹豫的第一时间将要除掉易小川,包括后来他要分配易小川和高要的去处时,虽然铜币定夺了答案,但是他的心机仍然让他改变了注意,他害怕易小川的聪明才智会在官奴的底层爬起,这点上阐述的和现实的刘邦很像,他就是这么一个善于洞察而付出于实际的人,正因为他的善于洞察和实践,才让后来的刘邦夺取了天下,因为会以洞察别人的优势来避免自己绝路的人当然就会在将来发起时利用别人的优势来巩固自己的天下。
对于《神话》剧情中后来他与吕雉是怎样结合的我还并未看到,但刘邦能得到吕雉绝非一个巧合,从种种其中我们不难看出刘邦是个极其厉害的角色,作为流氓而言,他绝对是个聪明的流氓,他没有文化,但并不愚蠢,刘邦自小贫穷,在剧集中也描述了他受尽冷眼屈辱的阶段,而倒是因为这些刺激了刘邦的心智,首先作为后来的皇帝,他的上位之所以能救民于水火之中,在接承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的同时又废除了秦朝的苛刻法律刑法,与民约法三章,封存府库,对百姓秋毫无犯,原因有很多,第一刘邦是个聪明的人,他懂得民心与权利的关系。第二他善于采取众大臣对前帝不敢直言的见解,对于他的文化底蕴是完全没有办法一个人去完成一系列法制的改革,以及后来所颁布出的一系列治国治民的法治良策。而最为重要的是他出身于贫民,经历过起义,明白什么叫做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而这些就是刘邦在《神话》中对吕公所说的抱负,他的抱负在后来都应了他曾经所许下的诺言。再者剧情中刘邦被世人嘲讽的经历对刘邦也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致使他对后天的成功抱有了更加坚定的野心和更加巨大的欲望。说刘邦有野心,但他并不太言述,但历史上有一次是刘邦在做泗水亭长的时候,押送一帮徭役途中,见秦始皇大队兵马出巡,他远远看去必然羡慕,所以不由说出一句:“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很直接的流露出他心中的欲望,但这一切在任何人看来我们也许都不会多加思考,毕竟人生感慨很是正常,可实际上的意义只有刘邦自己心中最清楚。
无论《神话》中还是历史上,刘邦都被人们广传为一个流氓混混的形象,而对于这一点更多人会拿他与项羽做比较,楚汉之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英雄一般的项羽会败给一个流氓一般的刘邦,其实项羽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项羽并不懂得圆通,他有勇却无谋,而刘邦正因为他是个痞子出身,他不会像项羽一样一味的只接受那些正统的思想,于是他便不会被那些思想所束缚,因此一个卑鄙的流氓战胜了一个愚钝的英雄。就如《神话》中那个醉酒神医曾在易小川要进宫救玉漱公主前所说过的一句话“无欲则刚,关心则乱”。其实成大事者往往真的应该学会刘邦的狠,而摒弃项羽的欲。项羽太过优柔寡断,没有刘邦的那身子“邪气”!所谓人不狠站不稳,的确是这样子。想想当今几个皇帝是那种普普通通的性格或者经历,说起秦始皇,那是一典型的暴君,虽说秦始皇后来因暴失利,但秦始皇统一天下靠的也是那股霸气。其实一个王者如果没有自己独道之处是很难获取江山的,对于刘邦而言,没文化没学识,他有的就只是那种生活所给予他的经验和流氓路子,甭管他卑鄙与否,可最终的事实是战败了项羽获取了江山。这就是他这个流氓的可取之处。鸿门宴上,项羽本可有机会灭掉刘邦,只因他的优柔寡断却丧失了后来的江山,留给了刘邦一条后路,而刘邦在鸿门宴之上仍旧像《神话》中见吕公的那段,坦然自若,可见他的心理素质相当之惊人。《神话》中,他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博取了吕公的赞赏,同样,历史上他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鸿门宴中保住了自己的一条性命!若鸿门宴中刘邦骚动,恐怕项羽见机不对也不会再有所犹豫,因为势一乱,人必乱。刘邦的镇定给了项羽犹豫的时间,也给了他自己借口抽身的余地。
总归来说刘邦是个聪明的流氓,从亭长到后来在沛县的发起,直到称王称帝,再到楚汉之争,刘邦身上的流氓气息一直未断,可也因此夺取了天下。也正因我们在《神话》中所看到的刘邦,出身与贫贱而更让刘邦懂得治国治民之道,不同于项羽出身贵族,虽也在逃亡中经历,但却不懂得民间疾苦,心中只有勇夺天下,却没有治国治民之法,从后来项羽的屠城也可看出项羽最后衰落的必然悲剧。项羽一意孤行,而刘邦善于用人,乐于取荐,后来的韩信背弃项羽投靠刘邦是有必然缘故的,而以韩信自己的观点来解释就是一条:项羽不会用人。刘邦自始有抱负有思想,是个聪明并懂得耍奸变通的流氓,同时我觉得他明智之处在于他知道自身的道行深浅,于是才会汇众臣之见为一己所用,直接点说他的江山就是靠用人所获。而项羽连一个范增都用不了,孤身一人只有勇而无谋又怎能保住江山,毕竟江山之主需要的是智者而不是武者,武者只能替人打江山,而智者则可用人来统江山,这就是刘邦成功最为关键的所在,直到后期他的孙子刘备,也如刘邦一样,善于用人,获取了关羽、张飞、诸葛亮等多元大将,而成就了一番大业!所以对于项羽和刘邦而言我常说一句话:问情要像项羽,成事要学刘邦!
其实细细品味《神话》,我们是可以从中领悟许多的,从刘邦身上我们并不需要过多注重于他的那些流氓习气,而更应该重于他的每个眼神和心思的微妙变化,每一个历史的名人其实真的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们细细的观摩。顺便提下剧情中吕公的大女儿吕雉,就像前面我说到的,她就是后来刘邦的正配夫人,吕后。这个女人对刘邦的事业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电影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吕雉也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女人,并乐于实践,谋略也绝对不低,不过历史上后来的吕后成为了一个像武则天一样的暴主,心狠手辣,手段十分残忍,刘邦中箭大病驾崩之后吕后便掌权了大局,她的人生其实也算的上一个传奇而黑暗的故事。而从后来吕后在刘邦驾崩后的一些事情我倒认为吕后远远狠过于刘邦,毕竟最毒妇人心,如果一旦一个女人狠起来,恐怕任何一个男人都是无法逾越的,当然她的后生也跟刘邦有很大的关系,总之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王者,在走上这个争夺权位之路时,就注定了他的心思将被彻底的改变吧!
最后推荐读者朋友结合各种史书去看神话这部电视剧,相信你们会感觉到别有一番风味,并从中吸取到更多做人做事的精髓!
神话里的刘邦与史记中记载的刘邦很像的。都是无赖,心狠。能当上皇帝只能说运气不是一般的好。
从古至今,哪个自己发家的帝王是光明磊落的啊没点计谋怎么当皇帝啊再者,历史是人写的。帝王都希望记着他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