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沉淀中,为什么随着颗粒沉速的增加悬浮物去除率在减小?

2025-02-03 01:09:1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沉淀是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了不溶于反应物所在溶液的物质。借助重力分离水和悬浮物的方法。密度大于水的颗粒将在水中向下沉降,从而与水分离。同时,密度小于水的将上浮,也与水分离。沉淀是污水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沉淀可以分为:自然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
自由沉淀发生在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沉淀过程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颗粒的沉淀轨迹呈直线。整个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如形状,大小及比重等不发生变化。这种颗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是自由沉淀。
区域沉淀的悬浮颗泣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它颗粒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均有区域沉淀发生。
絮凝沉淀是颗粒物在水中作絮凝沉淀的过程。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其中悬浮物的胶体及分散颗粒在分子力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絮状体且在沉降过程中它们互相碰撞凝聚,其尺寸和质量不断变大,沉速不断增加。悬浮物的去除率不但取决于沉淀速度,而且与沉淀深度有关。地面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形成的矾花,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悬浮物,活性污泥在沉淀过程中都会出现絮凝沉淀的现象。絮凝沉淀中常用的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铁等,有时候也需要助凝剂来加速沉淀,助凝剂通常选用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有时也可直接做混凝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