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下严重的道德问题,应当实事求是的分析、把握其复杂原因,包括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个体原因与群体原因,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国内原因与国外原因,浅表原因与深层原因等等。
原因之一在于:社会转型
社会转型包括道德转型,传统道德发生裂变,新旧道德激荡碰撞,道德失范现象不可避免。在转型期内,既有传统道德的裂变、消亡和新生,也有新兴道德的生长、发育和检验,二者融为一体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社会风气的破坏和道德氛围的未建性。
我们对传统文化缺少一种正确的解读。由于对传统文化中所涉及的道德问题,我们必须以一种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在批判古代“三纲五常”的同时,却忽略了其中积极的影响。对传统道德尊重不够、认识不足、取舍不当。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对传统道德规范批判的多,肯定的少;抛弃的多,继承的少,导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许多优良美好的传统道德被忽视、抛弃甚至践踏了。对传统道德的良莠不分、取舍不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说明现代人的责任意识在不断的弱化,一个丧失责任心的民族,是走向道德滑坡的重要因素,是出现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在于:国家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脱节,道德失范代价过低。主要是对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导致在行动上厚此薄彼,一手硬一手软。特别是很多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发生后,由于没有相关法律,司法机关无法将其绳之以法,公众和舆论谴责的威慑作用有限,久而久之,道德失范行为不仅增多,而且更加严重,并形成不良效应。
我们的法律不能总是当“马后炮”,不能总是在问题出现后,再去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再去进行约束。俗话说,没有多少机会可供人去锻炼,一开始我们就必须学会如何走好。同样的道理,也没有多少次能给予法律这样的机会,让你在发生了事件之后,再给你提供“素材”让你去完善法律。
原因之三在于:公德的淡漠。
鲁迅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提到看客,在鲁迅的笔下,那些看客多是冷漠、麻木、自私的人,这些都是国民的劣根性,都是导致公德丧失的重要因素。
冷漠是当前中国最可怕的社会心态。当社会需要正义行动,人们却无动于衷的时候,冷漠就变成了麻木。这种麻木与鲁迅笔下阿Q的麻木毫无二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半个世纪前,为唤醒民族良知,鲁迅弃医从文,用犀利的笔墨无情的鞭笞国人的冷漠麻木。在今天, 鲁迅依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公民的劣根性:自私,愚昧;多疑,冷漠。导致了我们社会道德的进一步缺失。半个世纪后,一路崛起的新中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但是,冷漠依旧,麻木依然!如今的人们只是对自己的家庭、亲人、朋友讲求道德,一旦进入陌生的环境、进入公共的领域,人们就变得冷漠、不知道关心帮助他人, 对他人的热情帮助始终持有怀疑的态度。在这里,人们拥有的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原因之四在于:世俗化和多元化的冲击。新兴道德建设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宣传不够,应用不够。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提出的新兴道德如何梳理、清理、扬弃,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如何规划建设,总体上重视不够,研究不透,把握不准,缺乏共识。作为“社会人”,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都能感受到,每一个人的变化。我们开始追求品牌,追求享乐,追求更多外在的东西。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大肆盛行。人们为了追求利益,可以不顾违背道德。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心平气和。所谓的社会公平在这里得不到兑现。如今,西方思❤潮在向我们不断袭来,我们在追求个性❤解放,自由至上的同时,忽略了传统道德的要求。道德沦丧者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挣脱了某些看似是束缚自由的缰绳。但是,在短暂的随波逐流之后,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在接受西方思❤潮的时候,并不能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