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尽管人本身是人,人也有认识能力,但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够完美地回答出这个问题,不过,如果我们从某一个角度来看人,那么我们还是可以得出一定的结论的,例如,如果我们从人的社会性角度来看人,那么我们可以说,人是一种需要监督的动物。
为什么说人需要监督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中第一个原因是,人是有感性的,特别是有情绪与情感的,而情绪与情感跟人的理性是相冲突的,情绪与情感一旦被激发出来往往不可控制,使人不惜一切而勇往直前。情绪与情感的这种力量可以让人用来从事一些对人类有益的事情,但这种力量也常常使人犯错误,甚至会导致无可挽回的后果,而有些人则会利用这种力量来攫取私利,因此,在这些情况下,人就需要监督了,如果此时的人受不到任何的监督与约束,那么人就会对规则、对道德或对法律缺乏敬畏感,人的私欲会越来越膨胀,直至对他人与自己造成很大的伤害。
人需要监督的第二个原因是,由于情绪与情感的力量是无形的,是难以控制的,因此人们往往很注重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情感,而让自己的言行在所谓的知识与逻辑的指引下发生,这就是人的理性的一面,不过,由于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是增长着的,是发展着的,这也就是说,人类的言行尽管是在极其冷静的情况下发生的,但人类的言行仍然有可能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如果人在错误的观念、知识或逻辑等的指引下去从事一些事情,这同样会使人犯错误与产生很可怕的后果,所以,人尽管是有理性的,但人仍然是需要监督的。
中国人是很讲究自我修养与自我约束的,并且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当然,自我修养与自我约束是必要的,但由于自我修养与自我约束是有一定的消极作用的,这就是,自我修养与自我约束会导致对自我的束缚而容易使人失去进取精神,同时,由于自我修养与自我约束并不能完全消除人的感性与理性的不完美与不完善,因此自我修养好与自我约束能力强的人依然不能保证不会犯错误,这些人依然会犯错误,甚至是不可饶恕的错误。
在实际中,人总是会拒绝他人的监督,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由于人有不可告人的私心,如果有他人监督,有私心的人会难以达到目的;二是由于人有隐私,人具有保护自我隐私的本能。由于这第一个原因,因此人必须要受到监督,而对于第二个原因,则我们应能区别隐私与非隐私的情况,对于非隐私的东西,我们应能接受他人的监督。
总之,人具有监督他人的权利,也具有被他人监督的义务。一方面,监督他人会有助于他人少犯错误,同时这也可能会有益于自己;另一方面,人主动接受他人的监督,这对他人是有益的,但同时这也可能对自己是有益的。
监督:(拼音 jiān dū,英语 supervise)即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公
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人监督他的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别人对
自己的看法是一面镜子,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
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
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
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
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
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
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