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同样促使了封建制度的形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各族共同走上向封建制转化的道路,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尽管春秋时代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灾难和痛苦,但也产生了有利于历史前进的客观效果。
第一,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大国在争霸和兼并战争中,开拓了疆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这种集权趋势的加强,为全国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起了奠基的作用。
第二,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春秋时代是一个新旧制度交替变革的过渡阶级,社会上存在着开始产生的封建制与日趋没落的奴隶制之间的斗争。大国争霸战争,程度不同地打击和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为封建地主阶级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有助于新势力的发展。尤其如此。
第三,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春秋时代,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徒、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从而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经济文化的联系。如姜戎获得晋赐予的“南鄙之田”后,披荆斩棘,为晋的开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山戎特有的“戎菽”(大豆),也因齐桓公伐山戎而“布于天下”。正由于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互通有无,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与此同时,各族劳动人民把反对腐朽统治的斗争作为他们共同的战斗任务。公元前五五六年(周灵王十六年)卫国境内的“戎州人”和工匠一起攻杀卫庄公的史实就是一个例证。至于相互通婚以及统治阶级执行的“和戎”政策等等,对民族大融合也起了促进作用。
总之,争霸战争打破了列国的分野,逐渐泯灭了各族的界限,形成了南方以楚国,东方以齐国,北方以晋国、燕国,西方以秦国几个融合的中心。随着民族交往联系的频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社会经济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各族共同走上了封建制的轨迹。
春秋争霸战争使周天子王权跌落,权归诸侯,使强国欺凌弱国,大国吞并小国,大国强国间相互争斗、竞争。其情形同大航海时代以来,海上霸主、强国,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大不列颠、法兰西、德意志、俄罗斯、美立坚、日本较量,分割世界、划分势力范围本质上是一致的。而战国时的七雄攻伐使得中国得以大一统,虽说人民付出太多代价。而这一时代背景,目前还没有体现,现在各大国强国如美、日、俄、英、德、法、中、印正在努力提高国力、积聚能量,应付争霸战争的眼前敌人、潜在敌人。故现在正处于如春秋争霸格局中,各大能量中心正在形成,如现代的霸主美国、过去苏联继承者俄国、以世代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法、德两国为核心的欧洲联盟、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中国死敌日本、觉醒的中国,还有其他地区大国如印度、埃及、以色列、意大利、南非、伊朗、巴西等国。未来二三百年国际形势复杂凶险,华夏民族面临一次巨大的考验与风险,中华不想被吞灭,那只有华夏族团结起来,多研究春秋战国的历史,以史为鉴,结合当代国际国内形势,化险为夷,充分利用,强化自身,多交盟友。争取再次出现秦帝国的千古大一统局面。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背景:随着铁制农具的发展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分封制走向崩溃。消极意义;给人民带来了痛苦,破坏了社会生产.积极意义;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
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各族共同走上向封建制转化的道路,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向前发展。
春秋时期不光是打仗,还伴随着争论,伴随着百家争鸣。等到秦始皇的时候,就不是争论了,就是打,就是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中国。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