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在古代能不能进祠堂?

2024-11-14 18:46:10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不能。

祠堂作为封建宗法制度下同族人祭奉祖先的房屋,向为男人的圣殿,他们在这里决议族中大事、惩罚违背族规者和供奉祖宗牌位祭祀,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女性均与祠堂无缘,除非因触犯族规在这儿接受惩罚。

如同名字不能忝列宗谱一样,女性祖先在祠堂里没有牌位,甚至连祭祀活动时,她们连祠堂的大门都不能进入。

扩展资料:

1927年1月15日,毛泽东来到衡山县的白果。

在白果,毛泽东听说这地方的妇女勇敢地打破封建族权,成群结队拥入祠堂,一屁股坐下便吃酒,族尊老爷们也只好听她们的便时,很是高兴。

第二天,他来到不久前白果妇女吃酒的芳山公祠堂,召开妇女座谈会。妇女们争着向毛泽东讲述怎样放脚、剪巴巴头、禁止家婆折磨媳妇、不许丈夫虐待妻子的事情。毛泽东认真地听着,表扬她们做得好。后来,毛泽东把白果妇女进祠堂吃酒的事写进了考察报告。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懿堂:古代惟一女祠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毛泽东鼓励妇女打破封建族权 表扬"妇女进祠堂吃酒"

回答2:

不能

因为祠堂是一个家族供奉先祖的地方,由于宗教制的关系,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就很注重对先人的侍奉,也就有了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只有儿子能传宗接代,能给先人送终供奉先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也就这样来了。

然后就导致了女人的地位一直都很低,觉得女儿是要嫁入别人家里的,嫁出去了就是外人了,为了多生儿子妻妾成群在古代也是司空见惯的,母凭子贵、长子嫡孙等等都可以看出儿子的金贵。

那么对于非常注重的祖宗供奉之地;祠堂也是非常重要的,大户人家还要派专人守祠堂,而且针对祠堂专门设置了家规,非常的严格,擅入祠堂等同犯了家法的,有很多女人因为误闯祠堂而被休或者是处死的例子。

扩展资料:

清懿堂坐落在安徽省歙县棠樾村西端,是我国古代唯一的女祠堂。祠堂作为封建宗法制度下同族人祭奉祖先的房屋,向为男人的圣殿,他们在这里决议族中大事、惩罚违背族规者和供奉祖宗牌位祭祀。

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女性均与祠堂无缘,除非因触犯族规在这儿接受惩罚。如同名字不能忝列宗谱一样,女性祖先在祠堂里没有牌位,甚至连祭祀活动时,她们连祠堂的大门都不能进入。

惟独这清懿堂成为一个奇迹,祠堂本身就是专为女性而建,立有女性祖先牌位,女性可以入祠祭祀共商女性大事。

清懿堂女祠建于清代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是棠樾村大盐商鲍氏二十四世祖鲍启运创建的,借以纪念为徽商的辉煌同样做出牺牲和贡献的鲍氏妇女。

“清懿堂”三字巨匾高悬在享堂照壁正中,出自书法家鲍珍之手,另一块“贞烈两全”的横匾,则是清代名人曾国藩所书。堂以“清懿堂”为名,取的是“清白贞烈、德行美好”之意。

女祠占地面积818平方米,面阔16.9米,进深48.4米,五开间,三进,依次为门厅、主厅、寝堂与享堂,整座建筑以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外观为主要特色,惟有后进部位为歇山式阁楼。双天井设计既可保证祠堂内部的采光、通风,更寓示着“妇女也顶半边天”的深意。

祠堂一般都是坐北朝南,惟独这女祠堂是坐南朝北。这种大相径庭的构思来自《易经》“男乾女坤、阴阳相悖”,既为女祠,当然得与男祠相反。同时,北堂古为母氏所居,坐南朝北,旨在颂扬母恩母德,可见女祠设计之良苦用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懿堂:古代惟一女祠堂

回答3:

古代正妻入门后,需要到祠堂入族谱的,所以一般女子一辈子就这一次可以入祠堂,入了祠堂上了族谱,可以上一次香的。其他的妾之流的是不能入的,古代的封建社会其实根本就不承认妾的身份,所以她们入不了祠堂。
还有一个是女子的丈夫或者儿子出息了,有朝廷封的诰命夫人时,女子也可以带着诰命夫人的文书去祠堂上香并祭拜祖宗的,这种时候不管嫡庶或者妻妾的名分了,只要有朝廷的诰命夫人文书,妾也能入一次祠堂的。

回答4:

只有嫁入的时候可以,其他时候如楼上所说不可以!祠堂就是女人一生进一次的地方!当然守节(丈夫死后,一般是大户人家的年轻媳妇这样做,一般都要先请和尚尼姑来为其剃度,算是出家了)可以进,但是进去以后不可以接触外人,如果接触男人是死罪(等同于通奸)!

回答5:

祠堂作为封建宗法制度下同族人祭奉祖先的房屋,向为男人的圣殿,他们在这里决议族中大事、惩罚违背族规者和供奉祖宗牌位祭祀,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女性均与祠堂无缘,除非因触犯族规在这儿接受惩罚。如同名字不能忝列宗谱一样,女性祖先在祠堂里没有牌位,甚至连祭祀活动时,她们连祠堂的大门都不能进入。

但也有例外。
清懿堂坐落在安徽省歙县棠樾村西端,是我国古代唯一的女祠堂。
惟独这清懿堂成为一个奇迹,祠堂本身就是专为女性而建,立有女性祖先牌位,女性可以入祠祭祀共商女性大事。

清懿堂女祠建于清代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是棠樾村大盐商鲍氏二十四世祖鲍启运创建的,借以纪念为徽商的辉煌同样做出牺牲和贡献的鲍氏妇女。“清懿堂”三字巨匾高悬在享堂照壁正中,出自书法家鲍珍之手,另一块“贞烈两全”的横匾,则是清代名人曾国藩所书。堂以“清懿堂”为名,取的是“清白贞烈、德行美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