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现值=本金复利现值+利息年金现值=(P/S,5%,5)*S + (P/A,5%,5)*A。
发行债券是发行人以借贷资金为目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投资人要约发行代表一定债权和兑付条件的债券的法律行为,债券发行是证券发行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以债券形式筹措资金的行为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发行者以最终债务人的身份将债券转移到它的最初投资者手中。
银行债券应按期计提利息;溢价或折价发行债券,其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债券票面金额的差额,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内分期平均摊销。摊销方法应采用实际利率法。
扩展资料:
实际利率法特点: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
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哪一个国家的实际利率更高,热钱向那里走的机会就更高。比如说,美元的实际利率在提高,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在继续,那么国际热钱向美国投资流向就比较明显。投资的方式也很多,比如债券,股票,地产,古董。
债券市场是对这些利率和实际利率最敏感的市场。可以说,美元的汇率是基本上跟着实际利率趋势来走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际利率法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实际利率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 面值 + 尚未摊销的溢价 或 - 尚未摊销的折价
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按照面值计算的应计利息 = 面值×票面利率
扩展资料: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溢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尚未摊销的溢价这一部分)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
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应计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 = 面值×票面利率 -(面值 + 尚未摊销的溢价)×实际利率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应计利息
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面值-尚未摊销的折价)×实际利率-面值×票面利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际利率法
债券现值=本金复利现值+利息年金现值=(P/S,5%,5)*S + (P/A,5%,5)*A。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购买价款*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 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面值+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扩展资料:
实际利率法核算模型
对金融资产来说,在持有期间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分录模型为:
借:应收利息面值(本金)×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借/贷: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
该分录模型适用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债券和贷款等。分录中的“应收利息”是指分期付息债券的应收利息,属于流动资产;若为到期一次付息债券,应收取的利息属于非流动资产,应计入“金融资产——应计利息”科目。
与上述金融资产相同,对金融负债来说:
借:成本费用科目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应付利息面值(本金)×票面利率
借/贷:金融负债——利息调整差额
该分录模型适用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等。分录中的“应付利息”是指分期付息债券的应付利息,属于流动负债;若为到期一次付息债券,应支付的利息属于非流动负债,应计入“金融负债——应计利息”科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际利率法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实际利率
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 = 面值 + 尚未摊销的溢价 或 - 尚未摊销的折价
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按照面值计算的应计利息 = 面值×票面利率
扩展资料: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溢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尚未摊销的溢价这一部分)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
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应计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 = 面值×票面利率 -(面值 + 尚未摊销的溢价)×实际利率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应计利息
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面值-尚未摊销的折价)×实际利率-面值×票面利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际利率法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其实就是在某一时点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而其实际利率就是使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摊余成本时的利率
关于实际利率的计算: 求实际利率是要用内插法(又叫插值法)计算的。
“内插法”的原理是根据比例关系建立一个方程,然后,解方程计算得出所要求的数据。
例如:假设与A1对应的数据是B1,与A2对应的数据是B2,现在已知与A对应的数据是B,A介于A1和A2之间,则可以按照(A1-A)/(A1-A2)=(B1-B)/(B1-B2)计算得出A的数值,会计考试时如用到年金现值系数及其他系数时,会给出相关的系数表,再直接用内插法求出实际利率。
【例题·计算题】2009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 000万元(含交易费用)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A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面值1 250万元,票面利率4.72%,于年末支付本年利息(即每年1 250× 4.72%=59万元),本金最后一次偿还。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
计算实际利率r:
59×(1+r)^-1+59×(1+r)^-2+59×(1+r)^-3+59×(1+r)^-4+(59+1250)×(1+r)^-5=1000(元)这个计算式可以转变为59×(P/A,r,5)+1250×(P/F,r,5)=1000
当r=9%时,59×3.8897+1250×0.6499=229.4923+812.375=1041.8673>1 000元
当r=12%时,59×3.6048+1250×0.5674=212.6832+709.25=921.9332<1000元
因此,
现值 利率
1041.8673 9%
1000 r
921.9332 12%
(1041.8673-1000)/(1041.8673-921.9332)=(9%-r)/(9%-12%)
解之得,r=10%。
上面用到的9%和12%的年金现值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题目中都会直接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