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刚刚入关的时候,国家力量很难去管理全部地区,所以南部的地带就派遣了几个明朝的将领去镇守,为了安抚他们就封了藩王,这就是清朝初期的藩王由来,但是最初的时候是封了四个,最后却成了“三藩”,到底是哪个藩王最后没有留名呢?
清朝最初入关,八旗兵力欠缺为了整合力量同时对付李自成和明朝残余势力,所以就把当时投降的明朝将领全部册封为王,有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和孔有德,其中前三位都在历史上有名号,但是我们却没有后期听过孔有德的名字。
孔有德原本是毛文龙的手下,在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后,他自己也对明朝非常失望所以就在清军入关之际投降,在顺治年间,他被授予了平南大将军,而且其后被封为定南王,跟其他几位藩王共同镇守整个西南地区,本来前途一片光明,但是一切都在顺治九年的时候一场战役中被破灭了。
当时的孔有德对抗南明大军,结果被当时的将领打败,被围困之际选择自杀,随后他的子女被俘虏处斩,所以孔有德的下一代几乎是没有人能够承袭他的王位,最终只能是作罢,此后原本的四位藩王,也变成了三位,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孔有德没死,可能四位藩王合起来反抗清政府,康熙也没有那么容易平定叛乱吧!这就印证了那句话,历史是冥冥中注定的结局,没有人能去随意改变,我们只能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待。
孔友德和南明战斗时被杀害,子女也被俘虏处斩,所以孔有德的下一代几乎是没有人能够承袭他的王位,最终只能是作罢,此后原本的四位藩王,也变成了三位。
藩王都被皇帝削弱了,最后因为藩王的势力很强大之间有互相拉拢的迹象,皇帝为了稳固政权,所以只留了一个藩王。
藩王们各自在自己的封地权势越来越大,有的已经危及朝廷政权,所以最后不得不削藩,因此最好只剩下了三个藩王。
另外一个藩王是孔有德,他被封为定南王,他和南明作战兵败自杀,他的子女也死了,没有人能够承袭他的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