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下部叶片发黄,老化快是土壤墒情差和脱肥的症状。
黄瓜地土壤墒情差,造成黄瓜底叶老化发黄。由于久晴不雨,土壤墒情逐渐下降变差,黄瓜根系无法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造成养分吸收困难。黄瓜机体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必须取得足够的水分和养分,维持自身生长发育的正常需要。因此,通过分解老叶片的营养和水分,维系生长发育的正常需要。所以黄瓜下部底叶就会枯萎变黄老化。解决办法是结合施肥,进行浇水。
黄瓜土壤缺少肥料,造成黄瓜底叶老化发黄。黄瓜在种植过程中,由于底肥和追肥,肥量过少,或使用肥效较低的肥料,造成黄瓜在生长过程中,土壤肥力下降,根系吸收的营养根本不可能满足黄瓜生长发育的需要,造成底部叶片衰老早,黄化早。解决办法,深耕有机肥,复混肥,或速效肥,如人尿粪、尿素等等。同时结合浇水,促进肥料的吸收利用。
总之,黄瓜底叶过早老化发黄是缺水和脱肥造成的。
你这个黄瓜的叶子是轻微的黄瓜霜霉病,还是需要注意一下的。
黄瓜霜霉病又名露菌病,俗称跑马干、黑毛、瘟病等,是由古巴假霜霉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黄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和花序,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特别是黄瓜进入收瓜期发病较重。黄瓜霜霉病是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上最严重的流行性病害,发病后能在一两周内使黄瓜大部分叶片枯死,黄瓜田一片枯黄。
黄瓜霜霉病在中国各地均有发生。中国上海地区黄瓜霜霉病的发病盛期保护地栽培春季在3-6月露地栽培在4-6月,秋季露地栽培在8月下旬到10月、保护地栽培在9-11月。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首先选用抗病品种,浸种催芽,培育壮苗;选用健壮无病幼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最后结合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病菌以在土壤或病株残余组织中的孢子囊及潜伏在种子内的菌丝体越冬或越夏。保护地栽培棚内,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叶片,引起初次侵染。以后通过气流和雨水的反溅,传播至保护地或露地黄瓜,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一,以后建议拍照叶片病部清楚的反正面特写近照提问,以免误诊。
二,看照片有霜霉病,各地抗性不同,建议烯酰吗啉,霜脲锰锌,霜霉威盐酸盐,甲霜灵锰锌,恶霜灵锰锌,氟吗啉锰锌,氰霜唑,氟醚菌酰胺等等成分选择一个或者二个混合(严重的情况下),交替使用。
( 如果是保护地大棚注意控制湿度,阴雨天湿度大建议使用百菌清烟雾剂控制病情。)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病害,用量减一减)。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保原则。
如何鉴别霜霉病
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在开花结果后发生,从下部老叶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颜色变化为绿色、黄色,最后变为褐色,潮湿情况下叶片背面病斑上长出紫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块一片枯黄。
受感染的蔬菜叶子正面发病初期出现不规则淡绿色褪黄斑点,叶背上病斑呈现白色霜状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的颜色渐变为黑色至紫黑色,微微凹陷,病斑扩大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的黄色至黄褐枯斑,发病严重时病斑汇合,导致叶片局部或大部分叶片干枯。
若蔬菜的茎、花梗和种荚上感病,会导致组织器官生长过旺性病变,表现为肥胖、弯曲畸形,也就是俗称的“龙头拐”。天气潮湿时,病变部位表面亦出现白色霉状物。
什么是霜霉病
霜霉病指的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霜霉菌是专性寄生菌,极少数的霜霉菌已可人工培养,如引起谷子白发病的禾生指梗霉、引起白菜霜霉病的寄生霜霉。
此病从幼苗到收获各阶段均可发生,以成株受害较重。主要危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容易并发角斑病,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类似黄萎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在种子或秋冬季生菜上为害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主要通过气流、浇水、农事及昆虫传播。病菌孢子萌发温度为6~10℃ 适宜侵染温度15~17℃,田间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春未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病害严重时可造成20%~40%产量损失
霜霉病大于花叶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