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凝固的最低温度是25度。
根据水化反应的速度和物理化学主要变化,可将水泥的凝结硬化分为初始反应阶段 5~10分钟,潜伏期 1小时,凝结期 6小时,硬化期 6小时到若干年 。
水泥的初凝跟终凝会受气温的影响,气温越低需要的凝固时间越是长,所以在低温的情况下施工要采取保暖的措施,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炎热的天气,初凝的水泥是不能受到过多的太阳,要在上面铺一成麻袋或吸水的东西,并在上面散水,。
假凝合快凝 水泥的假凝和快凝通称为水泥的早期凝固。假凝是指水泥掺水拌和后,几分钟内物料就显示凝结的特点,而后,经过剧烈搅拌,水泥浆又会恢复塑性并达到正常凝结。这种不正常的早期固化即过早变硬现象对水泥浆体的强度并无不利影响,但却影响施工。
水泥凝固原理:当水泥与适量的水调和时,开始形成的是一种可塑性的浆体,具有可加工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浆体逐渐失去了可塑性,变成不能流动的紧密的状态,此后浆体的强度逐渐增加,直到最后能变成具有相当强度的石状固体。
这整个过程我们把它叫做水泥的凝结和硬化。从物理、化学观点来看,凝结和硬化是连续进行的、不可截然分开的一个过程,凝结是硬化的基础,硬化是凝结的继续。
但是在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要求在水泥浆体失去其可塑性以前必须结束施工,因此人们根据需要以及水泥浆体的这个特性,人为地将这整个过程划分为凝结和硬化两个过程。
水泥的快凝与假凝不同。假凝放热量极微,而快凝放出大量热量;快凝的水泥浆体重新搅拌不能再恢复塑性;水泥的快凝多是由于水泥中SO3掺入量不足或配料不当而引起,而产生假凝的主要原因是在水泥粉磨过程中温度太高(如达150℃)。
水泥混凝土作为装饰材料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原材料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材料为水泥、砂、石、颜料等,还可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和尾矿,混凝土制品的搅拌、制作等有成熟的工艺,混凝上及其制品的性能和耐久性好。
混凝土拌合物容易着色,采用不同颜色的颜料或各种颜色的集料与混凝土原料拌合,就可制得不同色泽的装饰混凝土和制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泥混凝土
水泥凝固前提在5℃以上(5℃以下干脆不凝固),5℃-16℃是它的潜伏凝固阶段,24小时内是不可以确认的!16℃-26℃是水泥最佳凝固温度,48小时凝固期达到最佳效果,
水泥样块的凝固条件是28±2度,湿度为95%以上(说白了就是放到水里就行了)。初凝强度3天,终凝强度28天 45min和200min是测凝结时间的试验。温度太高表面水泥凝结过快,会导致水泥内外凝结程度不一样,导致内外强度不同。在承受载荷的时候容易出现强度不达标 易出现断裂的现象。
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更好的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cement一词由拉丁文caementum发展而来,是碎石及片石的意思。早期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1] 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长期以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胶凝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