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前胸和后背老是阵痛

2024-11-30 20:38:2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颈椎病如何预防

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尤其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椎体前缘相互磨损、增生,再加上扭转、侧屈过度,更进一步导致损伤,易于发生颈椎病。颈椎病随着年龄的递增而成倍增加,轻者造成患者病痛,重者可致残。

预防颈椎病主要是减缓颈椎间盘退变的进程。不良睡眠体位,工作姿势不当,不适当的体育锻炼都是颈椎骨关节退变的常见原因。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先天性畸形等是颈椎病发病的潜在因素。预防颈椎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改善与调正睡眠状态。人每天有1/3时间卧床,睡眠姿势不当会加剧颈椎盘内压力,使颈椎周围韧带、肌肉疲劳,诱发颈椎病。为使颈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线,应注意几点:

①枕头的高度应适中。枕头的形状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这种形状优点是对颈部可起到相对的制动作用。

②睡眠体位应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双髋、双膝呈屈曲状,使全身肌肉放松。

③床铺应选择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以木板为底的席梦思床为佳。

二.纠正与改变工作中的不良体位。颈椎退变与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或某种特定体位有密切关系。不良体位会导致椎间盘内压增高引起一系列症状。对长时间伏案工作者建议:

①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读书写字30分钟后应活动颈部,抬头远视半分钟,有利于缓解颈肌紧张,也可消除眼睛疲劳。

②调整桌面高度与倾斜度。可制作一与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伏案工作时能减少颈椎前屈和颈椎间隙内压力。

三.自我牵引疗法。当颈部感到酸痛或肩背、上肢有放射痛时,可自我牵引颈部改善症状,其方法为:双手十指交叉合拢置于枕颈部,将头后仰,双手逐渐用力向头顶方向持续牵引10秒钟左右,连续3~5次。

什么叫颈椎病
颈部有7个颈椎椎骨附近有重要的组织,如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等。每个颈 椎骨之间有椎间盘、韧带、肌肉连结三起,颈,颈椎间盘和颈椎骨老化之 后,产生颈椎骨贸增生,(就是颈椎肥大),当颈椎肥大影响到神经根或脊 髓或椎动脉时,即可产生颈肩酸胀痛,上肢放射性麻痛或头晕眩晕,甚至 出现四肢麻痛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这种由颈椎退行性变颈椎肥大之后所 引起的疾病称之为颈椎病。至于颈椎结核、炎症、肿瘤等均不属于颈椎病 的范畴。另外 ,常见的颈椎肥大也不能叫颈椎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颈椎活动频繁,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间盘和颈椎骨磨损、老化(退行性变), X线片显示出颈椎肥大、椎间隙变窄,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屈,项韧带钙 化等。绝大多数人的颈椎肥大等变化,不会影响颈椎附近的神经根、脊髓 或椎动脉,当然不出现颈肩酸胀痛等症状,这种情况不能叫颈椎病,只能 叫颈椎肥大。因为这是正常人生理变化过程的结果,只有X线片显示有颈椎 肥大……等变化,同时又有颈肩酸胀痛上肢麻痛等临床症状,两者结合在 一起时才能叫颈椎病。除此之外,有些人有颈肩痛等症状,但X现片正常, 未发现颈椎肥大,此时要考虑这些症状是否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结果。

为什么容易患颈椎病?

颈椎病是常见病之一,发病率为3.8%~10%。一般来说30岁以上的男女容易 发生颈椎病,因为这年龄组的颈椎间盘已经开始老化退行性变,在此基础 上,加上某些常见的因素影响,即可发生颈椎病。

颈椎病的发病因素有:①工作性质和生活习惯;经常低头或仰头工作和有低 头生活习惯者,颈部经常处于屈曲位或伸展位,颈部肌肉过度疲劳,因此 ,容易患颈椎病。例如,仗案工作者(秘书、财会人员等),低头工作的化 验员、编织工,仰头工作的油漆工、汽车修理工、高枕睡眠,低头玩麻将 牌,仰头看电视等等。②颈部受凉,反复落枕,使颈部肌肉发生痉挛,也 是发病的重要因素。③颈部外伤或头面枕部外伤,可以损伤颈部的椎间盘、 肌肉和韧带,加速椎间盘和颈椎骨的退行性变,成为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

颈椎病的防治

颈椎病的骨伤、推拿、针灸诸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占中老年人群的25%以上。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者易得本病,如会计、 电脑操作员。本病是因颈椎间盘的退变,导致颈椎失稳,引起颈椎骨、关节 及周围软组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压迫脊神经、脊髓、椎动脉、 交感神经及周围软组织,出现颈背肩臂痛、头晕、头痛、心悸、上肢麻木无 力等症状。

颈椎病早期仅表现为反复落枕、颈背酸痛、手指麻木、四肢乏力等,常被病 人忽视。所以,颈椎病患者应早期积极预防,尽早确诊,及时正确治疗,并 配合颈部锻炼。颈椎病是不可怕的,一般也不会引起耸人听闻的“瘫痪”。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但绝大多数病人 通过非手术治疗能得到解决。在各种非手术治疗中,针灸、推拿、颈椎牵 引、理疗、内服中西药、封闭等方法都有不同的疗效,而推拿、牵引最为 有效,特别是对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早期均有较好的治疗 效果”

那么,病人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1、病人如反复落枕,或常感颈背酸痛、或上肢麻木,应高度重视,即至医 院诊治,防止病情加重。每次发作后治疗应坚持一段时间,切不可症状缓 解即停止治疗,应继续治疗数次,以巩固疗效。2、平时病人应注意颈部 保暖,忌吹风淋雨,冬天可用围巾护颈,夏天避免吹电风扇和久居空调环 境,尤其不能背对着吹凉风。3、本病与职业密切相关,若长期低头伏案者, 可间隔1~2小时活动颈项,避免颈部长时间维持一种姿势。切忌长期半卧 位看书报,或伏案休息,或坐位头倚沙发休息。4、平时宜低枕平卧休息, 枕宜窄,置于后脑勺。5、适当进行颈部锻炼,可作慢速而有节律的颈项前 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转动,每 次10分钟,每天进行2~3次。6、平时工作、学习时若出现颈项部疲劳,可 进行自我保健推拿,以舒通经脉,放松肌肉,如用食、中、无名三指按揉颈 项上背,重点按揉有酸胀感处,用拳轻捶劲背,擦项肌,以透热为度等等。

颈椎病患者的自我保健

颈椎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退行性颈椎疾病。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 长期从事仗案工作的教师、编辑、作家、会计以及外科医生、缝纫工等。

颈椎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影响日常工作、学习 和生活,严重者可丧失工作,生活能力。颈椎病的症状十分复杂,如神经根 压迫引起的颈、肩、背疼痛,上肢麻木酸胀,肌肉萎缩;椎间动脉受压迫引 起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脑供血不足症状。 近年来发现颈椎病还可引起大小便障碍、瘫痪、失明、血压异常、类似冠心 病病变、神经性皮炎、结肠炎、溃疡病,胃出血、肠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 顽固性头痛、尿失禁、肩周炎等。因此,当患有类似症状,经多方面治疗而 疗效不显时,切莫忘了去医院检查一下颈椎。

目前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多数颈椎病可采 用非手术疗法,如颈椎病牵引、手法按摩和医疗体操等。下面给患有颈椎病 的患者介绍一套简单易行的医疗体操,它有助于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促进炎 症的消退,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疼痛,防止肌肉萎缩。 一、左右旋转:取站位或坐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要缓慢, 幅度要大,每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停顿3~5秒,左右旋转15~20次,头晕、 心慌应停止旋转。 二、前屈后伸:做时伴随深呼吸,呼气时颈部前屈,下颌接近胸骨柄上缘; 吸气时颈部伸至最大限度,反复做10次。 三、侧展:吸气时头向左展,呼气时头还原。接着吸气时头向右展,呼气时 头还原,反复做10次。 四、按摩颈部:两手轮流按摩颈部20~30次,然后按压“风池穴”,再用双 手大拇指第一节掌面用力向上向下按摩30~60次。

以上医疗体操,每日做1~2遍。颈椎病患者进行医疗体操时一定要遵照规律, 切不可将头、劲部作无规律的动作。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及骨质增生压迫颈部脊髓或颈神经根之疾患,又称颈椎综合症,中医属“骨痹”,“慢性劳损”范畴。民间治疗本病的良方妙药给你介绍两个。
处方:葛根、黑豆、蛇蜕、黑芝麻、人参、鹿茸、熟地、黄茋、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适量。
用法:药浸酒内1个月,每服15毫升,日服2次,1月为1疗程
疗效:服药1疗程,有效率95.1%
处方:茯苓60克白术、苡仁、桂枝、牛膝各30克,银花藤15克。
随症加减:颈部僵硬加乳香,没药各10克。肩背上肢疼加伸筋草20克,威灵仙15克。畏寒冷加干姜20克,细辛10克。
服法:日1剂,水煎两次取液混合分3次服。
疗效:用药4-6剂,有效率率达93.7%

被喻为“人类健康第一杀手”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第一致死原因,而冠心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心脏病。据统计,每100位40岁以上的中国人就有4-7人是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是由于供应心脏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所致,这种粥样硬化的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内膜上,久而久之,越积越多,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心肌血流量减少,心脏供氧不足,而产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现。如胸闷、憋气、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被喻为“人类健康第一杀手”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第一致死原因,而冠心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心脏病。据统计,每100位40岁以上的中国人就有4-7人是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是由于供应心脏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所致,这种粥样硬化的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内膜上,久而久之,越积越多,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心肌血流量减少,心脏供氧不足,而产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现。如胸闷、憋气、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或阻塞,发生冠脉循环障碍,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三大治疗途径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外科治疗。由于大多数药物对病变严重的心肌缺血治疗效果有限,而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又不能阻止病人的冠状动脉其他部位发生狭窄,所以这三种治疗不能根治冠心病。
冠心病和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或者说冠心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目前,除了年龄和遗传因素外,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大多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生活方式的改变就显得非常重要。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将血压、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高血脂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动物性脂肪,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同时戒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平和心态,疏导不良情绪。

现代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可分为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和手术治疗。所有这些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选择治疗方法前,医生需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分析病情。而了解病情除一般的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电图等外,目前认为最准确的诊断方法是做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可以显示冠脉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等。

目前,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服用硝酸甘油等硝酸脂类冠脉血管扩张剂不失为缓解心绞痛最有效的方法,但缺点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

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抗血小板制剂如阿司匹林;( 2 ) β 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可用于心肌梗死后的二级预防,可有效减少心脏事件,从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方面也是稳定心绞痛患者的首选药物;(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开搏通,对心肌梗死患者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可以降低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 4 )降血脂药物,降血脂药可以减少急性冠脉事件,降低冠心病死亡率,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用药;( 5 )硝酸酯类药物,该类药物虽然不能有效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但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和发作频次;( 6 )长效或缓释二氢砒啶类钙拮抗剂和非二氢砒啶类钙拮抗剂可缓解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症状而不增加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注:任何治疗方案的选择请咨询您的医生,由您的医生为您决定选择何种药物,如何治疗。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是指现代放射影像的指导下,采取经动脉插管的方式, 将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其它周围动脉插入,送至升主动脉,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这样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进而 对心血管疾病实施检查和治疗。介入治疗可以不用手术开刀,即可对许多过去只能通过开胸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疾病实施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小、恢复快,受到很多患者的欢迎。随着放射影像以及超声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技术设备的改进,心脏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越来越宽。对于许多心血管疾病,可取代外科手术,达到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多信息请参阅: 药物支架与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简称冠脉搭桥)就是从患者其他部位取一条血管将移植在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移植的血管就像一座桥一样架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之间。通常选用的血管是静脉,从下肢取得,也可能是动脉,从胸壁内侧获得。搭桥术后良好的血液供应可以获得重新建立,血也从主动脉通过所搭的桥到阻塞的冠状动脉远端。有时需要建立一支或多支桥以全面改善心肌缺血的情况。从下肢截取静脉通常不会产生任何问题,因为静脉的功能可以被其他静脉所代替。

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曾经说过,冠心病有 5 道防线。首先是防发病,要“防患于未然”;第二要防事件,冠心病患者要预防发生心梗、脑卒中(俗称中风)等严重事件;第三要防后果,发生心梗或脑卒中要及时送医院抢救,防止往更坏的方向发展;第四是防复发,防止心梗、脑卒中等复发;最后是防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心梗,心脏扩大最终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守好这 5 道防线,会有更多的人拥有一颗充满活力的心。

冠心病是可以预防的。根据冠心病的易发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压脂、高血糖、超体重、吸烟等,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有关。年龄、性别和遗传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因而冠心病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起草了一份预防冠心病的报告,提出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达到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和肥胖)与冠心病有明显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菌的发病。如血清胆固醇水平高者的发病虽高于较低者,但冠心病发病并不是限于少数高危者,更多的是发生在那些众多的危险因素较低的人群,因此强调全人群干预更为重要。临床试验表明,干预能降低大多数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及严重性,从而使冠心病的发生与死亡率降低。
有人说冠心病是老年病,等到四五十岁再预防也不晚,其实不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过程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其病变发生可从幼年开始,最早者见于新生儿。研究资料表明:10-20岁年龄人其发生率可达13.3%。如美国曾对平均年龄22岁的300名士兵的尸体进行尸检,发现这些死亡的青年中,肉眼可看到冠状动脉病变者达77%。日本一组尸体解剖资料表明10-30岁的少年和青年893人中,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老年期更是如此。 因此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产生某种程序的动脉粥样硬化,只不过是有人还没有发展到足以表现出临床症状而已。也就是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人体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那一方占主导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使动脉粥样硬化症状逐步表现出来。因而对冠心病的预防,应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才能减少冠心病发病率。

回答2:

专业问题不敢回答。闪人。。。。不好意思。。

回答3:

可能就是冠心病,活动的时候或者累的时候心肌可能缺血,而感到前胸和放射性的肩部疼痛,可以去医院做个更全面的心脏检查,如果是心脏病的话要及要治疗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