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宜生吃:因为禽类(鸡、鸭、鹅)的卵巢最容易带有沙门氏菌,常常使蛋壳表面乃至内容物受到污染。生吃鸡蛋,潜在的沙门氏菌进入人体,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另外,生蛋清中含有抗生物素和抗胰蛋白酶,它们妨碍生物素(或称维生素H)的吸收和抑制胰蛋白酶的活力。所以,多吃生蛋会造成人体生物素的缺乏和蛋白质的不足,容易引起人体毛发脱落或局部发炎等营养缺乏性疾病。
2.不宜多吃:蛋吃多了,一部分消化不掉的蛋白质,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腐败生成各种对人体有毒害的物质。
3.不宜冲吃:用热水、热豆浆、热牛奶等冲生鸡蛋,并不可取。因为带有沙门氏菌的鸡蛋用热水、热豆浆、热牛奶冲是不能把细菌全部杀死的。沙门氏菌必须在持续煮沸15分钟后才能被完全杀死。同样,生蛋清中的抗生物素和抗胰蛋白酶也没有完全被破坏,影响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4.不宜油炸:油炸鸡蛋(含煎荷包蛋)烹调简便,色、香、味俱全,但由于温度过高,使部分蛋白焦糊,损失营养,影响消化和吸收。另外,水溶性维生素如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部分被破坏,从营养角度看,这种吃法不如煮、蒸、炒等。
5.不吃变质蛋:吃蛋要吃新鲜蛋,营养价值高。如蛋中有黑色物质出现,说明已有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产生,这样的蛋就不能再吃了。
6.吃蛋后不宜喝茶:因为茶中的单宁会阻碍蛋白质、铁、钙等营养成分的吸收。
7.煮、蒸、炒的吃法比较合理:用煮、蒸、炒做出的鸡蛋菜肴,不但各具特色,而且其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没有损失,维生素的损失也很少。例如做成的炒蛋或者煮蛋,其中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的损失仅在5%左右。另外,鸡蛋煮熟后,沙门氏菌便会被杀灭,抗生物素和抗胰蛋白酶也会被破坏。
所以,从营养和卫生角度来讲,煮、蒸、炒的吃法比较合理。
1、别吃生鸡蛋
有些人认为生吃鸡蛋可以获得最佳营养。其实,吃生鸡蛋对健康十分有害。首先,大约10%的鲜鸡蛋带有致病菌或寄生虫卵,生吃容易引起细菌(如沙门氏菌)感染,导致腹泻和寄生虫病。其次,生鸡蛋中含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蛋白,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人体对生物素的吸收。
2、不宜吃溏心蛋
不少人喜欢吃溏心蛋,看着那鲜嫩的鸡蛋,就感觉很美味。殊不知,鸡蛋是一种比较容易受污染的食品,加热到71℃以上就可以充分杀灭致病细菌,蛋白的凝固温度大约是62℃,蛋黄则在68℃左右,只要蛋黄还没凝固,就说明没有达到杀灭细菌的温度。尽管溏心蛋鲜嫩美味,但如果运气不好遇到被污染的鸡蛋,可能就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了。
3、少吃煎蛋
香脆的煎蛋让人欲罢不能,但是鸡蛋经过高温煎炸后,其中的维生素损失比较大,而且蛋白质也不容易消化,还容易形成致癌的化学物质。
吃鸡蛋时要注意什么?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喜欢吃鸡蛋,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每个成年人每天要摄入40克左右的蛋类食物,也就是1个鸡蛋。鸡蛋虽好,有3个禁忌却碰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