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打独斗、赤手空拳武松更厉害。 早在宋代,武松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开来。宋朝罗烨在《醉翁谈录》卷一《舌耕序引·小说开辟》的说话家数中就已经有了《武行者》的名目,从其与《花和尚》并列在“杆棒”类里,可以推知其必与小说《水浒传》中的武松故事相类似。另外,龚开所作《宋江三十六赞》也对武松有赞:“汝优婆塞,五戎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其罔顾戒律、胆识过人于此可见一斑。《大宋宣和逸事》也曾提及过武松的名号。只是从上述现存资料,我们却无法得知武松的故事在老百姓中流传的详细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武松在民众中的形象是一个见义勇为,嫉恶如仇,为民除害的一个侠义英雄。 到了元代,武松的故事再次受到瞩目。从仅存在5部杂剧《双献头武松大报仇》、《折旦儿武松打虎》、《窄袖儿武松》、《梁山五虎大截牢》、《王矮虎大闹东平府》就可以看到武松的身影。在这五部杂剧中,前三部都明显是以武松为主角,只是已经散轶;后两种武松都是配角,形象不够鲜明立体,只是从《梁山五虎大截牢》第三折中武松的上场诗“性恶粗疏敢自当,梁山寨上显高强,幼年勇跃能敌对,双拳打虎景阳冈”,可以推知他生性刚猛,粗豪勇敢。明朝初年朱有_《黑旋风仗义疏财》是现存最早的以武松为主角的杂剧,杂剧中用武松勇擒恶霸赵都巡的义举再现了其不畏强权、惩奸除恶的侠义本色。而到了明传奇《义侠记》中,武松虽然豪气冲天不减,但是雄浑壮烈的草莽气息已经逐渐被封侯拜相的报国之心所取代,打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从明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中同样身为水浒英雄的林冲身上可窥见一二。从清代的地方戏伊始,武松的侠肝义胆、为民除害、刚正勇敢的形象又占据上风,侠义英雄武松又回到了百姓中所喜爱惯常的正义凛然、刚正不阿,爱打抱不平,侠肝义胆的侠客本色。 从武松形象在宋元明清四代中的演变及民间传播来看,这与中华民族性格和心理息息相关。社会时局带给百姓生活的感受都可以透过侠来看,他反映了人们对英雄的膜拜,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是民族理想人格的象征,是生命意志的自然流露。正是因为侠的存在,做了百姓心中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是普通民众的精神企及,才让人们心中保有一份清明和光亮。 来源: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