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饵料不够充足时,可酌情增投豆饼、米糠、麸皮、鱼用配合饵料等,投饵量以鱼能在1小时内吃完为度。每日分上、下午两次投喂。
食性很杂,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物组成中以软体动物和小型甲壳动物为主,胃含物中经常出现双壳类的壳缘,绞合部残片,腹足类的厣,残缺的螺轴,方蟹类的残肢和头胸甲碎片。青蟹也常以滩涂蠕虫为食,也食小鱼、小虾,有时在胃中也有发现植物的茎叶碎片。
人工养殖的青蟹,对饵料无严格的选择,小杂鱼、虾、小型贝类(蓝蛤、寻氏肌蛤、河蚬、蛳螺等)、豆饼、花生饼均可为食,蟹有同类互相残杀的习性,常捕食刚脱壳的软壳蟹。蟹以肉食性为主,喜食贝类、甲壳类和鱼类。饲料要求新鲜。日投饵量为青蟹存池重量的20~10%(以小杂鱼标准),随差个体长大,可渐降为10~5%。投饵每天2次,饲料全池边匀撒,不可投入沟中。
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投饵应掌握几多几少;小潮汛少投,大潮汛多投;高温闷热天气少投,水质不好少投,浮头时不投;雨水过多,池水混浊时少投,水温下降到5℃以下可停止投饵。拦网养殖水质管理比较方便,由于潮水能自由进出,水质条件较好,但应经常保持埕内水深(包括埕沟)1.5米以上。在潮水不能进塘期间,应设置水泵抽水,一般3天换1次水。日常巡塘检查十分重要,特别在潮水淹没埕坝以前,应仔细检查拦网(尤其倒网和网脚处)、埕坝、闸门,发现破损、漏水立即补堵。为防除虾虎鱼、鲶鱼等敌害生物,可每隔半个月到1个月,选择大潮汛阴凉天气,放干池水捕捉敌害生物,但应算准潮水,以使结束后能很快进水,避免干池过久。
不知道这个对你有用╮(╯_╰)╭?
海底世界
海洋动物睡姿百态
鱼类的睡眠时间非常短,有的几分钟,有的只有几秒钟,人们眨眼的功夫,对有些鱼来说,就已经睡了一觉。
海洋哺乳动物的睡觉方法与鱼类不同。例如,海豚睡觉时,多半在夜里浮在水下1英尺的地方,安稳地进入梦乡,而它的尾巴,仍然会每隔约30秒钟,便摆动一下。
海豹在水下睡觉时,每做一次呼吸,就要醒一次。这就是说,它们是在呼吸的间隙抽空睡觉。
产于北太平洋海岸的海獭,会在海边用海草结成一张"床",围成椭圆形,睡觉时就把身体藏在中间,腹部朝天。如果它对在某个地方睡觉感到满意,就会每天都到那个地方睡觉。
生长在北冰洋中的海象,睡觉更是与众不同。它睡觉时不是平卧,而是垂直在水中,头则露在水面上。
令人喜欢的海狸,一般在白天睡觉,睡时仰着头,有时还磨牙。尤其是小海狸,睡觉最有趣,它们并排着睡,有的还把小脚掌枕在头下,令人忍俊不禁。
鱼的"特异功能"
鱼的"眼睛"
鱼类的一对眼睛是典型的近视眼,它们还有另外的"眼睛"——侧线。 鱼的侧线生长在体侧的鳞片上,称为侧线鳞,两侧各有一条。侧线鳞上面有小孔,这些小孔把外界信息通过与其相连的感觉器官传至脑神经,从而使鱼能"看"到外界的一切。
鱼的耳朵
人们总以为鱼没有耳朵,其实鱼类的两只耳朵没有长在体外,而是长在头骨内,由小块状的石灰质耳石、淋巴液和感觉细胞组成。外界的声音引起淋巴液发生振动,刺激耳石和感觉细胞,经过神经系统传递到脑中,鱼就听到这个声音了。鱼的耳朵还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当身体不平衡时,淋巴液和耳石会压迫感觉细胞,并马上报告大脑,使鱼及时保持平衡。
鱼的鼻子
鱼类的鼻子是进行定向和觅食的重要器官。当水从前鼻孔进入鼻囊,再从后鼻孔流出时,鼻囊中的嗅觉细胞就会把捕捉到的信息送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贮存。大多数鱼类就是凭借鼻子对水体气息的感觉和分析进行定向,从而完成"出巢"和"回巢"行动的。实验表明,不少鱼类可以从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外游回原来占据的"巢穴",靠的就是灵敏的鼻子。
有趣的螃蟹
螃蟹大多横行,因而被人们称为“横行介士”,这在动物类群中是独一无二的。螃蟹的头胸部两侧具有五对胸足,除第一对为螫足外,其余四对为步足。由于步足的关节只能左右移动,所以只得靠一侧步足侧向推进,另一侧步足趴地而横行了。此外,由于同侧几对步足前长后短,遇到障碍物时也只能拐弯绕过去,往往一个劲地沿着障碍向着一个方向爬。
潮间带和沿海滩涂是螃蟹栖息的主要场所,通常都有几十种生存,在我国沿海滩涂主要有绒毛近方蟹、中华近方蟹和招潮蟹等。它们都喜欢躲在石块下或在泥沙滩上掘穴而居,其洞穴遍布滩涂,在一平方米的面积内就有2~3个。洞穴深浅不一,但一般每穴往往具备2个洞口。螃蟹冬季深藏在洞穴的最底部进行冬眠,直到春暖大地之时,它们再度爬出洞穴,准备繁殖后代。螃蟹行动迅速,每天的活动高峰期在天刚刚发黑的黄昏时候,这时几乎所有的个体都倾穴而出,遍布道路、河边,密密麻麻,远远看去,蔚为壮观。它们具有较薄的外骨骼和大大的眼睛,总是警惕地向四周张望,尽快躲避猎物。有一种生活在开阔沙岸高潮线以上的痕掌沙蟹,它的螫足左右不对称,螫掌上有细刻纹,称为发声隆脊。在遇到危险时,便会以1-1.6米/秒的极快速度,马上全部钻进洞穴,消失得无影无踪。还有一种小沙蟹,受惊时则立即停俯于沙上,靠和沙相似的保护色而不易被发觉。虽然有许多螃蟹也能游泳,但真正具有游泳能力的螃蟹是蝤蛑或梭子蟹类,如三疣梭子蟹和锯缘青蟹,其游泳力来自最后一对步足,该足至少有两节扁平如桨。
螃蟹一般都以腐殖质和低等小动物为食,是海滩上的“清洁工”。我国晋朝葛洪所著的《抱朴子·登涉》就有:"无肠公子者,蟹也"的记载,认为螃蟹身体宽而扁,腹部退化卷折于头胸部之腹面,肠道较短,是喜食动物尸体和粪便的,如果没有螃蟹不停地大撕大嚼的话,美丽的海滨就将充满动物的陈尸腐臭了。有些螃蟹的取食方式和食性也十分有趣,例如有一种身体柔弱、眼睛退化的豆蟹,通常呈红色的圆球状隐藏在贻贝或牡蛎的贝壳中,分享着它们所滤得的食物。还有一种巨型蜘蛛蟹,叫做凯氏长手蟹或日本巨蟹,成体宽30厘米,大鳌最大跨距可达3米多,生活于日本东南3000多米的深海水域中,繁殖期才来到浅水区。它不仅会攻击落水的人,而且还会悄无声息地把小船上的人钳入水中,因此被称为“杀人蟹”。
螃蟹也是生活在沿海地带的丹顶鹤等鹤类越冬期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虽然螃蟹具有坚硬的外壳和强壮的双螯,可以对敌人发动攻击,但丹顶鹤也有一套很好的办法来对付它们。丹顶鹤的视力很好,通常能容易地发现10米开外活动的螃蟹,然后毫不犹豫地迅速冲上去,赶在其未进洞之前叼住它,甩到比较硬的地面上,使其失去了可以逃脱的屏障,表面上仍然挥舞双鳌,张牙舞爪,却已如同砧板上的肉了。只见丹顶鹤就像猫戏老鼠一般,用坚强有力的喙,将蟹足一节节折断,连同身段,一个个吞下。刚才还横行霸道的螃蟹,转眼间就成了丹顶鹤的腹中之物了。
"水中恶魔"食人鱼
"水中恶魔"食人鱼
俗语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可是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一些湖泊和河流中,却生长着一种鱼,不怕大动物,极具攻击性。在当地印第安部落里常常可以看见一些缺腿断臂和残指的人,据说这些人就是在河边洗衣服或洗澡时遭难的。
那么,这些湖泊和河流中究竟潜藏着什么怪物呢?
美国探险家杜林专程进行了考察,他目睹了一只大鸟企图捕猎水中鱼的情景。大鸟以俯冲的姿势冲入水中,却在水中挣扎起来,最后沉入水中。杜林非常惊讶,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他把一头山羊用绳子绑住推入水中。不到几秒钟,湖水便猛烈地翻腾起来。5分钟后,他拉起绳子一看,只剩下了一具山羊的骨骼,骨骼上的肉已被啃得干干净净。
杜林在山羊的胸腔骨里发现了几条形状怪异的小鱼,它们掉在草地上乱跳,碰到什么咬什么。它们的头部两侧呈黑色,腹部橙黄色,仅6厘米~7厘米长,奇怪的是小鱼的嘴里却长着两排像利刃般锋利的牙齿。
经研究发现,这正是亚马孙河流域特有的"食人鱼",当地人称"水鬼"。
食人鱼为何如此厉害
据生物学家统计,目前已发现的食人鱼有20多种,不仅出现在亚马孙河流域,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从加勒比海南岸至阿根廷北部的一些拉美国家都有食人鱼的踪迹。
食人鱼的体型虽然小,但它的性情却十分凶猛残暴。一旦被咬的猎物溢出血腥,它就会疯狂无比,用其锋利的尖齿,像外科医生的手术刀一般疯狂地撕咬切割,直到剩下一堆骸骨为止。
食人鱼为什么这么厉害?这是因为它的颈部短,头骨特别是腭骨十分坚硬,上下腭的咬合力大得惊人,可以咬穿牛皮甚至硬邦邦的木板,能把钢制的钓鱼钩一口咬断,其他鱼类当然就不是它的对手了。平时在水中称王称霸的鳄鱼,一旦遇到了食人鱼,也会吓得缩成一团,翻转身体面朝天,把坚硬的背部朝下,立即浮上水面,使食人鱼无法咬到腹部,救自己一命。
食人鱼的生活是群居性的,时常几百条、上千条聚集在一起,能同时用视觉、嗅觉和对水波震动的灵敏感觉寻觅进攻目标。
食人鱼有胆量袭击比它自身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动物,而且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围剿战术"。当它们猎食时,食人鱼总是首先咬住猎物的致命部位,使其失去逃生的能力,然后成群结队地轮番发起攻击,一个接一个地冲上前去猛咬一口,迅速将目标化整为零,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
食人鱼为何难以称霸亚马孙
许多人对这样一个问题大惑不解:既然食人鱼这么厉害,为什么亚马孙地区的动物不会被它扫荡光呢?
食人鱼的主要食物当然不会是落到水里的人、猴子、牛或其他哺乳动物,因为这种守株待兔式的猎食方式不能使它挨到下一顿,它们的主要目标是其他各种鱼类。
然而对于食人鱼来说,在亚马孙流域的河流里去猎食其他鱼类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因为河水实在混浊,能见度通常不超过1米,而食人鱼发起攻击时离猎物的距离不能大于25厘米。
食人鱼的游速不够快,这对于许多鱼类来说无疑值得庆幸。游速慢的原因归咎于食人鱼的那副铁饼状的体型。长期的生物进化为什么没有赋予它一副苗条一点的身材呢?科学家们认为,铁饼型的体态是所有种类的食人鱼相互辨认的一个外观标志,这个标志起到了阻止食人鱼同类相食的作用。
为了对付食人鱼,还有许多鱼类在千百年的生存竞争中发展了自己的"尖端武器"。例如,一条电鳗所放出的高压电流就能把30多条食人鱼送上"电椅"处以死刑,然后再慢慢吃掉。
刺鲶则善于利用它的锐利棘刺,一旦被食人鱼盯上了,它就以最快速度游到最底下的一条食人鱼腹下,不管食人鱼怎样游动,它都与之同步动作。食人鱼要想对它下口,刺鲶马上脊刺怒张,使食人鱼无可奈何。
食人鱼还有一种独特的禀性,只有成群结队时它才凶狠无比。有的鱼类爱好者在玻璃缸里养上一条食人鱼,为了在客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勇敢,有时他故意把手伸到水里,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都能安然无事。
假如客人凑近玻璃缸或是主人做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手势,这种素有"亚马孙的恐怖"之称的食人鱼竟然吓得退缩到鱼缸最远的角落里不敢动弹。显而易见,平常成群结队时不可一世的食人鱼,一旦离了群,就成了可怜巴巴的胆小鬼啦。
蟹的婚礼
螃蟹岛
在巴西北部沿海,有一座著名的螃蟹岛。由于此岛无人类居住,主要“居民”是数量极多的螃蟹,而且它们世代繁衍发展壮大。
螃蟹岛的螃蟹们,喜欢选择良辰吉日“恋爱结婚”。每当月圆之时,在皎洁的月光下,一对对蟹侣翩翩起舞,忽进忽退,步伐整齐,而且节奏鲜明,富于韵律感,场面蔚为壮观。待它们交尾之后,蟹侣们便双双钻进洞穴,欢度“蜜月”去了。
螃蟹岛的蟹个大体肥,肉味极为鲜美。尽管数量空前的多,但捕捉起来并不容易。捕蟹者要在泥沼沼的水中匍匐前进,并随时注意不要陷入难以自拔的沼泽中去。一旦发现螃蟹幽居的洞穴,便要眼疾手快,立即把蟹按牢,否则的话,不仅抓不到肥美的螃蟹,甚至还要吃点苦头呢。
强盗蟹
在塞舍尔共和国的阿尔达布拉岛上,有一种珍奇的动物名叫强盗蟹,又名椰子蟹。强盗蟹每只重达3000克左右,它长着强有力的双螫,张开时足有半米多宽。与平常我们见过的蟹不同的是,强盗蟹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红、橙、棕、青等颜色,就像一只巨大的调色盘,格外地绚丽好看。
强盗蟹也可生长在陆地上,不仅能够爬上高大的椰子树,而且还能剥开坚硬的椰皮、椰棕、椰壳,直取椰肉。它还能把旅游者的照相机、烧饭锅等轻而易举地偷走。正因如此,人们才送给它强盗蟹的名字。
蟹的婚礼
到过海边的人们,常常会发现在那沙滩上,怎么有着许许多多的洞穴?原来,这就是蟹洞。
每到繁殖季节,雄蟹就要在退潮后的沙滩上挖掘洞穴,为迎接它的“新娘”作好充分准备,蟹“新郎”往往干劲十足,只需要大约一个钟头的时间,就可以筑成一间60厘米左右长的螺旋形“新房”。
有的时候,正当雄蟹聚精会神地挖掘洞穴时,突然间会冲进一个“流浪汉”来,于是工程中断,一场决斗便开始了。双方用劲撑直腿部,前面螫钳横伸,“你推我打”,厮杀一阵。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入侵者失败而告终的,偶尔也有入侵者取胜,自然也就霸占其洞。
如果一只雄蟹平安地筑穴完工,它就站在洞口守卫,一旦发现雌蟹过来,立即挥舞蟹钳,而且越挥越猛,直到取得对方的欢心之后,就一起进入洞穴中。
蟹的婚礼一般是在洞穴底部举行的,而且中间用一堆沙土堵住,有人说蟹也怕羞,其实它们是为了防止那些“流浪汉”进来捣蛋!
人们或许会问,沙滩上洞穴并无异样,雌蟹怎样寻找比它大的“郎君”呢?根据动物学家研究,发现蟹越大,其发出的“啪打”声音就越深沉;而蟹越小,“啪打”声则越轻微,所以,雌蟹完全是可以辨声选“新郎”的。
水下杀手——毒鲉
阳光明媚,蓝色的海面上轻风细浪波光粼粼,一群孩子正在沙滩上戏耍。突然一个男孩惨叫一声,昏倒在地。立即被附近的大人抬送医院。
是谁伤害了这个男孩?啊!原来伤害男孩的是世界上最可怕的鱼——毒鲉,人们称之为海滩“杀手”。
毒鲉体长不过30厘米,相貌丑陋。在它的皮肤上分布着许许多多大小不等的疙瘩,肤色又和海滩上的石头极相似,它平时喜欢栖息于浅水的礁石间,同时还将身体的一半埋在泥沙中,只露出两只小小的眼睛,一动不动,人们即使站在它身旁,也不容易发现。可是如果不小心踩在它的身上,那么这条貌似老实的毒鲉会迅速竖起背鳍上的13根毒棘刺入人的皮肤里,接着射出毒液,使人痛苦地失去知觉。其它小动物一旦被它刺中,也会很快死去。这是因为毒鲉的毒棘基部能分泌一种剧毒液的缘故。
这个小男孩就是被这海滩“凶手”刺伤的,如果他身上的大血管被毒鲉刺中,那么,几个小时以后,男孩就会因中毒而死去。平时,毒鲉是静卧在沙石中的,一旦它发现鱼虾游到身边,它也同样用毒棘对付,作为食物;如果有的小鱼、小虾近在咫尺,它会倏地跃起,一口将其吞下。
毒鲉分布很广,在澳大利亚、菲律宾海域和印度洋沿岸都能见到,我国的东海、南海也有毒鲉科的一些种类。
奇 海 马
海马爸爸从不与自己的孩子玩闹,也不帮助做家务。但是作为父亲,雄海马确有独到之处,他能怀孕并生下自己的儿子或女儿。
这一奇特而迷人的现象发生在全世界的热带和温带海洋中。
雄海马腹部有一个小袋,可用来装小海马.每次可装2000只小海马。海马孕期从10到25天不等。每当交配季节来临,“对上象”的雄海马与雌海马的尾部就会交织在一起,缠绵动人,很有诗意。更重要的是这种交配动作使雌海马卵子巧妙地放到雄海马的育儿袋里,而雄海马也能够准确地接住卵子。海马的“爱情”之舞大约持续8个小时。交配前,雄海马下腹部的腹袋就会胀大,准备接受雌海马的卵。雌海马长着长长的产卵管,可将卵子排入雄海马的腹袋里。这些卵在爸爸的腹袋里经过数周后,便会孵化成小海马,准备诞生。这时雄海马就会用尾巴勾住一根结实的海草茎,不断地来回弯曲或伸展身体,尤如人类女性生育时阵痛时的痉挛。同时它们腹袋的口微微张开并逐渐扩大。随后,一只小海马从开口处喷了出来,雄海马不断痉挛,小海马也不断蹦出腹袋。小海马出生后马上升到水面吸气,让体内的鱼鳔充满空气。每只小海马约有1厘米长,出生后不久就开始自行摄食水中的小生物,雄海马此时也已精疲力竭。
出生之后,小海马的爸爸妈妈就不会再照料并保护它们了。刚刚出生的小海马很是脆弱,它们不是被其它海洋动物吞食,就是被洋流冲离到有丰富微生物食物的地方。据统计,小海马的成活率不到千分之五,这正是海马,也是大部分鱼类产下许多卵子的原因。以鱼类的平均水平,小海马的成活率还是较高的,这得益于雄海马的育儿袋。
海马和与之有血亲关系的海龙是惟一由雄性怀孕生子的鱼类,这两种鱼类的雄性身上都有一个由皮肤褶层构成的腹袋。雄海龙与雄海马的生育也有不同之处,雄海龙生产时,它们腹袋要几乎完全张开,才会生出小海龙;出生之后,如果碰到危险小海龙还会钻回爸爸的腹袋里去。
目前,海马这种特殊的生育方式对物种繁衍后代的益处,生物界还没有清楚明确的定论。科学家设想这种生育方式,也许可使海马夫妇节省繁殖后代的时间。当雄海马孵育卵子时,雌海马可以准备下一批卵子。专家说,有些雄海马早上生出小海马,晚上就会再次怀孕。
海马的最大危险是人。首先,人的活动使适合海马生活栖息区域缩小。人不断地疏浚海床,人在大河入海处造成的污染,海洋里的红树林缩小,珊瑚礁遭到破坏,这都是海马栖息的主要场所。其次是人类对海马的捕杀。人们捕捉海马一是为了补充动物园和水族馆,或制成纪念品;二是把海马入药。一些文化传统上以海马作为贵重的药,治疗性病、呼吸器官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心脏病等。由于对海马的研究最近才展开,所以还没有较准确的海马数字。但根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人们捕捉到的海马数量减少、个头变小。人工繁殖海马非常困难。小海马非常小,靠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浮游生物为食。人工饲养没法用这样小的食物喂养小海马直到成年。现在必须认识到超量捕杀已造成了海马数量的锐减。
现在一些国家已经实施保护海马的措施,在菲律宾,建立了非捕获区,在非捕获区里,不准捕捉海马和其它鱼类;提倡使用海马入药的替代品;拓宽海马的交易市场,加强各地动物园和水族馆之间的交流等等,达到保护海马的目的。
海洋动物中也有“大夫”
海洋动物也会生病。如果它们得了病,到哪里去医治呢?请别担心,海洋中设有“医疗站”“医疗队”,还有许多不辞辛劳、手到病除的“医生”。
热带海域的“医疗站”:有一种叫做彼得松岩的清洁虾,常在鱼类聚集或经常来往的海底珊瑚中间,找到适当的洞穴,办起“医疗站”,全心全意地为海洋动物免费医病。开始,彼得松岩虾在洞口,舞动起头前一对比身体长得多的触须,前后摇摆着身体,以招徕“病员”。从这儿游过的鱼,要是想看病,就游到“医疗站”去。这时清洁虾爬到鱼的身上,像医生一样先察看病情,接着用锐利的“钳”把鱼身上的寄生虫一条条拖出去,然后再清理受伤的部位,有时,为了治疗病鱼的口腔疾病,还得钻进鱼儿的嘴巴里,在一颗颗锋利的牙齿之间穿来穿去,剔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当检查到鱼的鳃盖附近的时候,鱼儿会依次张开两边的鳃盖让“医生”去捉拿寄生虫。对于鱼身上任何部位的腐烂组织,清洁虾决不留情,会“动手术”彻底切除。登门求医的鱼很多,包括一些凶猛的鱼,一旦有病,也会跑来求医。有时病鱼依次等候门诊,有时推三挤四、争先恐后蜂拥在“医生”周围。热心服务的“医生们”.有时也会因为过分操劳而暂停“门诊”,退回洞里休息。在热带海域里,鱼儿的好医生——清洁虾,人们已经知道的就有6种,如猬虾、黄背猬虾等。
温带海域的“医疗队”:温带海域的清洁虾与热带的不同,它们不设立固定的“医疗站”,而是组成流动的“医疗队”,到处“巡回义诊”,由于它们的外表色彩平淡,貌不惊人,很难引起陌生的生物的注意。因此,它们一旦遇上需要治病的鱼虾“病号”,就毛遂自荐。迎面而上。它们治病细心、熟练,手术干净利落,对不同的患者都是一视同仁,深受“病号”的欢迎。就此,一传十,十传百......,它们的名声就越来越大,求医者也就蜂拥而来,其“业务”随之兴旺发达。
“卫生所”里的“鱼医生”:海洋中除了清洁虾“医生们”之外,已知道的还有“鱼医生”50多种。这些清洁鱼“医生们”对海洋生物的保健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条清洁鱼6小时中可以医治300条病鱼。
别看这些高明“医生们”的外表色彩平淡,貌不惊人,为了容易被“病员”识辨,及免于被凶狠生物捕食,它们都有特殊的标志:其外形、色彩和体态,都很容易被找到,同时也受到特殊的保护。
清洁虾或鱼等为什么会自愿担当起海洋动物的医疗保健工作呢,从生态学角度理解,这就是生物界的一种互惠现象,即称“清洁性共生”。病鱼需要去除身上的寄生虫、霉菌和积累的污垢,而清洁虾或鱼却由此获得食物,彼此互惠。
有人做过调查,许多出名的渔场,都是许多清洁鱼虾设立大量“医疗站”的海区。科学家认为,研究海洋清洁性生物,将在保护鱼类资源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鱼类怪异一族
目前,人类已经知道地球上的鱼类总数达24000多种。科学工作者还发现,在鱼类大家族中,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鱼种,它们或奇特无比,或身怀绝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白血鱼
多数脊椎动物的血都是红色的,然而在南极栖息着一种白血鱼,其血红素比一般鱼少96%。这种白血鱼不用鳃呼吸,而是用布满毛细孔的皮肤呼吸。更奇怪的是,这种鱼的血液在低温时不凝固,而一般鱼在0.5℃~0.8℃时血液就凝固了。白血鱼的血液为何不凝固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这种鱼的血液中有一种特殊物质,它含有大量的羟基。我们知道羟基是汽车、拖拉机等散热器上所用防冻剂中的重要成份,正是由于这些羟基的存在,白血鱼的血液才不会凝固。
冻不死的鲑鱼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等地有一种小鲑鱼,冻成冰块后仍能生存,人们常把这种鱼放在篮子里,置于户外,要吃的时候拿进房间,待冰块融化后,鱼便活起来。有人曾试着把冻成冰块的鱼整条喂给狗吃,结果小冰鱼在狗肚中融化后,便开始蠕动,令狗异常难受,只得把鱼吐出来,而那些吐出来的鱼竟还活着。
捕鸟的猫鲨
猫鲨十分狡猾,它甚至能诱捕到天上的飞鸟。曾有报道说,有的渔民亲眼目睹过这一奇景。猫鲨半浮海面,装死不动,将深色的皮肤露出,海鸟在茫茫海空低飞,很难找到礁石歇息,看到半浮着的猫鲨,误认为是礁石,便落下来歇息。此时,猫鲨并不马上发动进攻,而是先慢慢沉下尾部,再缓缓将身体下沉,鸟儿双脚不知不觉一点一点地移至鲨鱼头部。就在这时,猫鲨突然张开血盆大口,猛吸一口气,鸟儿冷不防就被吸进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