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时有家长在后台问菁妈, 孩子7个月没出牙,8个月没出牙,或者说10个月没出牙的问题,家长对于隔壁老王家的儿子长了牙齿,而自己家的一样大的儿子没长牙这件事都是非常耿耿于怀。
而菁妈经常这样安慰家长:孩子一岁前长出第一颗牙齿都是正常的,不要看那些牙齿长得早的妈妈很自豪,以后他们孩子龋齿的几率会更高。
这些奶成为宝宝口腔致龋细菌的营养品,让这些细菌长得肥肥的,好有力气把宝宝的牙齿钻出洞来。导致宝宝出现龋齿。
出牙早的孩子更多要注意清洗和护理。
而只要出牙不晚出一岁都是正常的,在正常范围内晚出牙不是一件坏事。
1、遗传或者是抚养人
现在大城市里的父母找保姆一定要身体健康,如果口腔有龋齿的还要先补好牙齿再上岗,因为有龋齿的人口腔会有很多致龋细菌,可能会跟着我们讲话时的口水影响到孩子。
而父母的牙齿不好,那么孩子也有可能会被遗传影响,先天牙齿就不是特别好。而父母每天和孩子在一起,免不了口腔里的致龋菌会从大人口中进入到宝宝的口中。
用奶瓶太久
菁妈有职业病,每次看到一岁多两岁的孩子还含着奶瓶喝奶就忍不住说:孩子这么大可以不用奶瓶了,可以给孩子拿杯子喝奶了。
对于孩子来说小时候吸吮能力强,要不就是喝母乳,要不就是吸奶嘴,随着孩子口腔肌肉群的发育越来越成熟,可以咀嚼加吞咽颗粒状的食物了。
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中提到建议1岁后应尽量减少使用奶瓶,且奶瓶内只能装白水和无糖奶,用杯子或勺喂含糖液体(如甜奶、果汁、蜂蜜水等)。1岁半到2岁应停止使用奶瓶。
事实上很多孩子一直用奶瓶用到三岁甚至四岁,每天都还是含着奶嘴才睡的比比皆是。这些奶液天天泡着孩子那几颗乳牙,能不泡出问题来吗,致龋菌肯定吃得饱饱的有力气干活(钻洞)了。
所以孩子一岁半就要开始用杯子喝奶了。
在乡下我经常看到一些老人家:给我一个奶瓶我就可以搞掂孩子的一日三餐,而且是已经加上辅食的孩子的一日三餐。
香甜的米粉用奶瓶吸,水果吃吃就吐,把水果打成果汁用奶瓶让孩子喝,甚至给孩子喝汤,喝粥也用奶瓶。
奶瓶是方便了奶奶,也方便了口腔致龋菌的生长。
3、不良的喂养习惯
奶睡:
当孩子长牙后奶睡就会对孩子那刚刚长出来的牙齿形成很大的威胁,因为奶睡相当于含着奶入睡。当睡眠时宝宝的唾液分泌量大减,奶睡更容易导致龋齿。
菁菁小时候回外公家,外公想给小菁菁吃一块肉,因为那块肉太大块了,外公居然把肉放到自己的嘴巴里,用那口大黄牙把肉撕开,再递给小菁菁……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那块肉丢掉,告诉外公:大人的嘴巴怎么能帮孩子咬东西呢?不干净。当然自己的爸把女儿送出去上学,就是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所以外公后来也接受了,再也不用嘴巴咬东西给孩子吃了。
而很多老人家觉得用嘴巴帮宝宝吹凉食物没什么事,事实上那横飞的口水,如果拿到显微镜下就可能看到成千上万的细菌在蠕动。
避开上面的三种伤牙的误区,让宝宝牙好身体好,营养好。
其实不然,一般情况下,宝宝会在6个月左右长出第一对乳牙,由于个体的差异,比如出生季节、户外活动的多少、添加辅食的情况、钙与维生素的补充等多种因素,宝宝乳牙的萌出顺序也是会有时间差异的。有的宝宝可能会在4个月就开始出牙,而有的宝宝则要推迟到11-12个月左右。不过爸爸妈妈无需过于担心,也不要可以的和别的宝宝进行比较,只要不是过早或者过完就行,我们要知道每个宝宝的生长节奏是不一样的。
并不是宝宝出牙越早越好,最早出牙的宝宝大多在四个月至六个月之间。而且每个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都不一样,所以萌芽的时间也不是统一的 。
不是的,这跟基因遗传有关,不必着急,出牙早晚对宝宝并没有影响。
并不是这样的,宝宝一般在半岁左右出牙是正常情况,出牙太早说不定是身体疾病原因造成的,不过也不用太担心,观察宝宝的精神状况,没有什么异常也就没什么,如果不放心可以去儿童医院体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