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是刘邦在什么背景下所作的?

2024-12-14 01:42:1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大风歌》是刘邦平息了意图谋反的英布之后,在胜利的归途中,途径自己的家乡有感而作。

《大风歌》是刘邦在胜利归途中所做的一首诗篇,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刘邦胜利之后重返故乡的得意的心里,同时也有着使国家平稳安定的的憧憬。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其实如果项羽稍有改变的话,刘邦也不会轻易的建立汉朝。当然,历史不可能重新改写,我们只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评价项羽这个人物。对于项羽的评价,古今以来的文人墨客褒贬不一,有人说不应该乌江自刎,应该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也有人说,项羽乌江自刎也未尝不是一个正确的举动,就算项羽没有乌江自刎,他能够东山再起的机会也是非常渺茫的。这两点在杜牧和王安石的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杜牧的《题乌江亭》,诗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从杜牧的角度来看,胜败是兵家常事,打仗就会有输赢,如果能够忍辱负回到江东重新组织力量,项羽或许能依靠江东的杰出将领卷土重来,东山再起。

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诗中这样写道: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战士们已经身经百战了,疲劳程度愈发的严重,就算能够侥幸回到江东,也不一定能够东山再起。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直接对项羽进行了评价,不过多评价项羽在性格上的问题,认为他之所以能够威名远扬恰恰是它没有选择逃跑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