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听障儿童的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现在我孩子已经佩戴了助听器,可以听到、并且学会了不少词语,也可以简单的说了,所以没有必要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只是时间的问题。
其实不然。今天就由“乾乾听语”儿童听觉语言康复中心来跟您聊聊这个问题。
人们进行语言交流,必须能够听见并听懂别人说的是什么,还要能使自己的发音器官各部分很好地协调运用,将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并运用的恰当。这对听力正常的人来说不算困难,因为他们从一出生起就开始无时无刻的接受着大量的听觉、言语训练。而对于听障儿童来说则很难。首先,由于听力障碍造成了听觉发育要远远落后于同龄儿童;其次,助听器主要是起到放大声音信号的作用,只解决能否听见的问题。而要解决大脑能否听懂的问题是要靠大脑对传进来的各种声音,特别是形形色色的语言的认知、理解、记忆、掌握等过程。
佩戴助听器是要孩子听到声音。我们通常所说的声音包括自然声响和语音声。自然声响包括噪音、动物叫声、交通工具、乐器等等。但听到自然声响和语音声,并不代表能听懂语音声,听到了和听懂了是两回事儿。听懂了,是基于对语音的识别记忆和复现。听觉是有四个阶段: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辨识—听觉理解。那孩子具体到哪个阶段,是需要系统的去引导和康复的。
而且由于听障儿童长期不开口说话,发音器官僵硬、不协调,加之不能理解、掌握、运用语言,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训练,才能使听障儿童的说话、和与人交流表达到清楚、流利的程度。
因此,不要觉得孩子戴上助听器后会简单的说话,就代表没有问题了,言语康复训练可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说话那么简单。所以乾耳听力温馨提醒听障儿童的家长们:当孩子配上助听器后,您一定要尽早到聋儿学校或像乾耳听力这样有专业资质的“乾乾听语”儿童听觉语言康复中心去系统的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这样既能让助听器设备发挥到极致作用,更重要的是让您的孩子早一天重建自信、并顺利的融入到社会中。
首先,选配上适合自己听力的助听器。经过验配师的初次调试后,适应4-8周后,再次精准调试,在各方面声音听得都还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如果对语言声还无法听得很清楚,就要训练自己的语言分辨能力。
其实我们正常听力的人对于语言的识别能力高除了受文化程度、生活阅历影响外,主要还是对声音有记忆,因为我们听觉语言中枢对语言有一个记忆,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语言有一个很高的语言识别能力。但是如果是不熟的语言,如外语、方言,没有过一个记忆过程,以至于听到也是无法分辨意思。
佩戴助听器的用户就是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听损,对部分熟悉的语言失去了记忆(不是大脑的记忆),听到声音后就无法分辨意思。
如何提高语言记忆呢?就需要语训。当你听到声音,听不清是什么意思时,就让对方重复一遍,可以通过手写,结合说话口型,逐个单词理解来帮你听清整句语言,然后多念几遍给自己听,加深了语言记忆,这样训练几次后,下次别人说同样的语言时,你就能立马分辨意思,这就是让语言中枢对该语言有了记忆,这也是佩戴助听器的目的,让听觉功能处于一个正常听声的状态,才能维持听声不下降。
你好,助听器和人工电子耳蜗只是解决了聋儿康复过程中的“听见”问题,而能否“听清”、“听懂”、“会听”,进而到“能说”、“说清”、“会说”,皆须由学习获得。戴上助听器后后期的语言康复训练很重要。
因为光有了声音刺激不行,还要有言语刺激。健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处于良好的语言环境,大脑言语和思维中枢会逐渐得到锻炼和良好的发展,而听障孩子缺乏言语的刺激,相对应言语和思维的发展会滞后,这时候就需要专门的针对性的训练了。
即便在很小的时候配戴了助听器或植入了人工耳蜗,他们的听觉年龄和有声语言年龄仍是零岁。由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存在,他们必须通过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有关掌握一门语言所需要的各个基础要素补回来。否则将错过关键期,即便很早植入了人工耳蜗,如果没有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其有声语言能力也很难获得理想的发展。
总而言之,助听器和人工电子耳蜗只是解决了聋儿康复过程中的“听见”问题,而能否“听清”、“听懂”、“会听”,进而到“能说”、“说清”、“会说”,皆须由学习获得。对聋儿实施的听力语言训练,就是因循其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而组织、进行的一种专门化的有声语言学习。是聋儿获得有声语言能力,实现主流社会回归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