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你有没有什么特别想买,或者特别想做的事情?如果有,这就是人们口中谈及的“报复式消费”。近日,为了保障各地的复工复产,不同省市都调整了疫情的管控措施,许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此时蜂拥出门,或喝坝坝茶、或春游、或去酒楼食肆大快朵颐、或到商超过足消费瘾,全国各地均有类似的案例见诸报刊,这类行为就是被媒体批为“现在还未到报复式消费的时候”的“报复式消费”。
首先“报复式消费”指代的是一种现象,并没有褒贬之分,不能因为疫情后出现“报复式消费”就笼统认为这是一种不理性的消费行为。“报复式消费”不应与非理性消费划上等号,因为出现“报复式消费”现象的前提是疫情压制了消费,然后在疫情缓解后的某个时期出现了集中爆发,继而形成消费波峰。客观来说“报复式消费”现象是对疫情压制消费需求的一种释放、稀释,当然这里面也会存在受疫情影响而产生的新消费需求;例如可以预料到的,在此次疫情后口罩与洗手液、消毒水会成为大部分家庭的居家必备。
一种现象背后的构成是复杂的,我们可以先用简单、客观的方式来理解“报复式消费”这种现象;我翻阅了2003年SARS疫情前后国内GDP增速的变化,发现SARS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003年的第二季度,而“报复式消费”最集中体现的时间段便是断崖下滑后的第三季度。
从上图可以看出,2003年国内第二季度的GDP增速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增速下降约在2%左右。2003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北京从非典疫区名单中排除,抗击非典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同年8月16日,卫生部宣布零非典病例。伴随非典疫情进入收尾阶段,我们从上图也可以看到2003年6月后国内GDP增速迎来“报复式反弹”,恢复至正常水平。“报复式反弹”指的是超过正常水平的增速变化,体现在全国GDP增速上可能会相对缓和些,如果是参考不同行业的零售/销售趋势,这种断崖后的反弹将会显得更极端且直观。
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有所不同,时隔17年,2003年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与2020年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作为一名汽车媒体从业者,我在这里不对其它行业多做展开,主要围绕汽车行业作分析。2003年,中国车市正处在快速增长的通道,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03年全年的汽车销量为2195436辆,同比增长率为70%,这两项数据在2002年是1290550辆和同比增长58%,2004年是2507746辆与同比增长14%。
长期来看,2001年-2005年是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向上的发展期,所以逐年上涨的销量并不能直观反应出非典疫情对车市的影响。若从年增长率来看,2003年70%的销量同比增长似乎述说着人们在非典疫情下对拥有一辆私家车的极度渴望,但如果结合上2002年全年销量同比58%的增长率,其实2003年这70%的同比销量增长背后所涵盖的信息就太多了。所以2020年新冠疫情后是否会出现像非典疫情后的“报复式消费”,继而引发汽车销量的“报复式反弹”这个问题,应该要视乎疫情持续的时间,以及疫情对经济的实际影响。
2003年,中国车市正走在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2020年,中国车市刚从2019年的寒冬沟壑里走过;2020年的车市不能与2003年的车市同日而语,疫情后的车市表现亦是同样道理;目前主流舆论认为新冠疫情后车市会出现“报复式消费”的短暂高峰,按目前疫情的走势,我站的也是这个观点。
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人们意外发现了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在疫情期间的重要性,彼时汽车依赖的是线下渠道销售。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线上视频、线上学习、电商、O2O平台各显身手,此时汽车的销售载体依然以线下渠道为主。所以受到传统春节与新冠疫情双重打击的车市,1月的销量同比2019年1月下滑了20.5%,2月整体销量断崖式下滑也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但该买车的还是会买,疫情期间产生购车需求的消费者也一样会采取行动,例如通过线上的方式提前了解,等到疫情收尾后,这些被压制的消费便会被释放,形成所谓的“报复式消费”。
不论是你的购车计划受疫情压制,还是疫情促使你产生了购车计划,预算这个问题是我首先希望与你探讨的。预算指的是关于你购车的财务规划,除了与你可支出的存款有关,更与你一定时期内的收入紧密相关,特别是计划借助金融工具购车的消费者。此次疫情对你接下来的收入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从2003年非典疫情的影响来看,GDP、CPI这些经济数据可以有“报复式消费”、“报复式反弹”,但就业与收入却难以做到短期内恢复元气;结合2003年与2020年国内整体经济环境的差异,因此预算这部分我的建议是结合现实,客观做到“量入为出”。
此外,我这还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作为广州CBD的上班族,以往公共交通是我上下班的首选,复工后为了响应“钟爷爷”的号召,目前我采取的是自驾方式通勤。一个工作日近百元的通勤成本是我在购车前始料未及的,对于已有车的我来说这部分是用车成本的变化,但对于计划购车的你,用车成本理应被计入购车预算中。疫情对于购车决策必然会产生催化作用,尤其是对于想要购买人生第一辆车的消费者;此时希望你能明白拥有一辆私家车在疫情中、生活中的重要性,既取决于你买得起车,更取决于你能够负荷开车产生的支出。
要清楚疫情当下的生活,它不是生活原有的模样;疫情过后,生活总归会恢复平静,只是在平静之下多了人类对此次疫情的反思。人类这种动物之所以高级,就是因为我们懂得反思。所以,你有没有反思此次疫情对我们的用车需求会产生哪些影响?如果你的首要回答是“N95”级空调滤芯,我推荐您阅读我们之前的一篇文章《一场有关车内的战“疫”正在上演!》。
疫情过后,你是否会坚持出门佩戴口罩?经此疫情,人类的反思是否就是以后出门要戴口罩?这个逻辑套在汽车上可能会有些牵强,毕竟汽车是为人类服务的,越高级的防护肯定越好。汽车空调系统经此一“疫”必然会有长足的提升,这对于消费者肯定是利大于弊的,但空调滤芯依然不能成为一款汽车的核心卖点,或者说消费者购车的核心需求。就像很多人并不清楚空调滤芯的过滤性能提高后,清洗、更换的频率、成本也会随之提高;其实在关注“N95”级别空调滤芯的同时,我们是否更应该关注汽车的用料、工艺是否绿色环保呢?
2003年,国内汽车正值普及阶段,许多人本来就准备为家里购入一辆车,只是早买晚买的问题;2020年,增购、换购、新购的三个汽车消费群体对车市影响的权重占比已经被颠覆,增购、换购对车市影响的权重越来越高;此时再谈需求这个话题,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车企都需要用更加理性的态度制定决策。如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的观点,疫情是短暂突发性的,等疫情过去人们的用车需求和购车意愿便会回归到此前的状态。
身边不少朋友都在反思疫情后怎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正确的,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运动、好好工作,珍惜眼前平静的生活,过好余生;改变曾经的缺点,保持现有的优点,对汽车也是同理。
不久前,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曾称疫情是“制造业回归美国的最好契机”,该言论后来被广泛谴责,我们这只探讨这背后透露出的问题。目前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结构最完整的国家,此次疫情对中国制造业带来的影响会被放大到全球制造业,类似于中国“咳嗽”一下,全球供应链都得“感冒”。单就汽车产业,据粗略统计数据来看,全球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都跟中国制造相关,可想而知全球汽车产业在疫情下面临的挑战有多大,许多海外工厂已宣布停产或正面临停产的威胁。
显然受疫情影响的海外车企远不止上图这几家,考虑到目前疫情在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全球汽车工业或将遭受更严重的打击。对于一些进口车或含进口部件的车型,它们的供给问题将会被放大,如果你是这部分车型的潜在消费者,下定前你首先需要提前与店家进行充分的沟通。对于大部分国内生产的车型,随着近来国内汽车工业的有序复工复产,产能正在逐渐恢复中;但这仅仅是供给中的产能问题得到了改善,还有库存问题、物流问题需要解决,库存与物流的问题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车问题。
按照预计疫情后会出现“报复式消费”,车市“报复式反弹”现象的发展走向,这一批被压抑的汽车消费者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有库存车问题与提车周期问题。疫情期间车企推出了针对经销商的一系列“共患难”政策,经销商也通过减少订车等措施降低资金链的风险,但对于日常现车储备较多的车型,显然会出现库存车的问题;而对于部分本就现车紧缺的热销车型,疫情后购车的提车周期将会受到明显影响。
如果车企对于这一波“报复式消费”提前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产能、物流问题得到解决,不排除这部分库存车会流入二级市场;届时疫情后有计划买车的你,就需要权衡是赶这波“报复式消费”,成为助力车市“报复式反弹”的一份子,还是选择继续观望,择机再出手。按照乘联会的分析,在疫情主要影响一季度的情况下,2020年的车市大概率会呈现前期低迷、中期走高、后期走强的走势;“前期低迷、中期走高”我们可以理解为疫情的影响与疫情期间被压制消费的释放(报复式反弹);至于“后期走强”,不排除会有政策利好的催化作用。
暴雨过后的空气,总会弥漫着一些特别的味道;疫情过后买不买车?请你拭“目”对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