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六岁之前的教育有多重要

2025-02-02 18:39:2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读:什么是做家长的最为关心的事情呢?可能大多的父母都会把孩子的健康、安全成长放在第一位了,这当然是最为主要的方面,关系着孩子是否能生活幸福的关键。

那么,在现在科学相对很是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多地不用再为疾病、居住安全考虑那么多的时候,我们该把孩子的成长重心多点放在其他哪些方面呢?您一定会想到谁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将来有出息呢?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啊!


是啊,还记得在电视上有采访过一位常年需要驻扎在野外施工的养路工人,他本身也是一位女孩的父亲,当记者问他新年的愿望时,他绽开了幸福、喜悦的笑脸,当然是希望自己家的闺女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

这就是中国式的父母最为朴素的愿望。那么,您想过吗?要想孩子有出息,6岁之前必须对孩子做此事,等到14岁就完了。这也是我国著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在一个组织的讲座中谈及的问题。咱们家里一起为自己家娃看起来吧。


一、六岁之前被视为是非常关键时期

大概您也会听过关于孩子在六岁之前的教育、引导是非常关键的,会对于人生一生的人格、认知、习惯等被看作很受用、很关键的方面起到立基石般的影响。自己也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就是曾在国际上很有声誉的科学家被问到如何能够成就今天的成绩的时候,他很自然地回答就是在幼儿园时期建立起来的规矩、习惯。


这样的想法也和李玫瑾教授的观点相一致,李玫瑾教授也认为想要孩子将来有很好地行为、表现,在我们很忧虑、担心的青春期时期不出现可怕的叛逆、厌学、轻生等恶性事件,那么就要把握好孩子六岁之前的这些关键时期。

在讲座上,李玫瑾教授也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见到一种狗的品种是黄毛,有天有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一只黄毛狗说者只狗总爱咬人,医生就问这只狗多大啊?夫妻说着2岁了。医生紧接着就表示太晚了,其实在狗几个月的时候,如果有咬叫的行为,你只要在它的头上弹一下就可以了,以后它就知道不可以了。


这件事的举例,李教授也说到在孩子的培养上也是如此的。孩子在两岁之前是会时常哭闹的,这也是孩子的情感表达、身体不适等无法言述而采取的自然行为。而孩子们到了3岁到6岁之间的时候,就会变得“不一样”了,会采取哭闹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是不做父母及其他人告知的事情,会有自己的小心思。

而这样的性格、情绪管理出现的问题很容易导致接下来的成长出现偏差,也不利于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没有了这层亲子关系做基础,就会加大在孩子身上管教的难度,孩子也会更容易感知到挫折感,从而在成长中形成了很多无形的障碍。想让孩子有出息也是难度很大的,是需要做家长特别注意的!


二、如何对孩子有效说不

在讲座会中,李教授提出要在孩子6岁之前,做家长的要做这件事,那就是适当、适时地跟孩子说不很重要。不要等到孩子大了,到了14岁就会完了。

这就是说当孩子出现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而糊闹的时候,我们要立即说不。当然李教授也表示,这个时候要让孩子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呆着,并不是独自一个呆着,而是有成人陪伴下的安全地方呆着。这时候,做为陪伴的成人不要打骂、说教、指责的行为,而是要静静地看着孩子闹够了为止。

这样的规矩、行为的形成会给到孩子这样一个信号,就是在合理的事情上提出合理的要求是可以的,但是以无理的方式来获取不合理的要求,等待的就是不可以被满足。


重点提示:很多人认为养娃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没错!没有人是天生的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我们都要在成长中学习,学会互相体谅、互相帮助。

今日话题:您会坚决地跟孩子说不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答2:

孩子六岁之前的教育有多重要

孩子六岁之前,是大脑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教育不能忽视,因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没有机会推倒重来。

孩子六岁之前应当怎样教育:

1.培养孩子的语言意识

3-6岁,是孩子语言应对能力初始发展的时期。这时候,父母对孩子语言意识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孩子都喜欢模仿,父母无意识下说过的一句话,可能就会被孩子当成口头禅。

我有一个朋友,有一次她和老公吵架,气急之下没有考虑到孩子也在场,脱口而出一句脏话。从此以后,孩子每次闹脾气,都以“你们都是混账东西!”当挡箭牌。孩子的父母面面相觑,都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解释,对之前的冲动后悔莫及。脏话是最顺口的语言,父母们切忌在孩子面前争吵,多给孩子营造文明友爱的语言氛围。

这个阶段的孩子,认知的世界有限,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正确对待孩子的“执拗”,用疏导的方式解决问题。

2.多提供孩子与人接触的机会

6岁之前的孩子,很需要朋友。父母们平时都上班,没有人陪他们玩,就会缺失很多生活的乐趣,导致孩子渐渐丧失与人交流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孤僻。特别是如今的城市家庭,生活节奏快,安全意识重,每家每户都紧锁门窗。孩子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一起玩耍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少,陪伴他们的只有冰冷的iPad和电视机。

其实,朋友在生命中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只有在小的时候,多与朋友相处,长大后才能更快地融入社会。否则,孩子就会产生变态的心理问题。

3.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孩子在6岁之前,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常常会迸发出新奇的想法。想象力在这个不断进步的社会是很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开拓能力和创造能力。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要时刻引导孩子,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4.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3-6岁的孩子,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赞许。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完美小孩,但是肯定有其独特的闪光点,并且能够通过父母不断的激励而渐渐凸显出来。

比如孩子有一天吃饭突然变快了,父母及时夸赞孩子,孩子就更容易将这个好习惯保持下去;孩子主动将零食分享给小伙伴,父母及时夸赞他真懂事,孩子就会变成一个乐于分享的人。

平时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细节。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鼓励,让孩子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回答3: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4osXkpFhdG2bQOm7oR0_nw

提取码: 83h5    

李玫瑾教授最成功的育儿应该就是将女儿培养成哈佛高材生,这里有李玫瑾教授的全套讲座视频,希望能帮助到您。

回答4:

教育孩子,六岁之前说“不行”太重要了!

回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