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国企,现在也挂职。
1、国企从上到下的管理模式落后,对于工人和干部的待遇差距很大,干活人少,办公室人多。
2、对于条本主意要求太在意,时代不是改革开放初期,人认干肯干。现在是我挣多少钱干多少活的时代,
3、国企员工心理只求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下班,干的再多工资收入没变化。
私企很简单,出业绩就有钱有提升的机会!是混工资还是拼一下给自己一个机会那就看自己的心态了。 来自职Q用户:刘先生
我一直在国企做,国企和私企的最大的不同是管理模式项目决策程序不同,私企管理模式追求的是利润,效率,生产模式随市场的需求变化,市场需求决定了私企规模,新项目的决策权在老板或者股东手里,国企这不同,因为有国家背景,所以国企的管理模式随国家政策变化。新的政策下来最先实行的是国企,国企的这有利有弊。比如一个国企接了个新项目,这个项目必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会议来决定做不做,必须跟程序走,不是一个人或者一次会议能解决的,其中还会牵动各方利益,出结果难而又难,结果出来之后,市场不在需求,所以国企的管理模式是滞后于市场需求的,也注定国企走不远(垄断行业除外,如石油,烟草,三大流氓),还有就是劳务利润分配极度不平衡,利润分配呈倒三角状态,高层决策者就那么几个,真正决定国企走向的人,也是为数不多的懂市场经济的人,能看懂国企形势的,但是没法改变,国企大环境如此,政府,银行,客户三方利益,达不到平衡,畸形生长。国企低层工人最苦逼,说的夸张点一个工人一个月能创造他工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润。为什国企一直亏损?还是那句话决策滞后市场需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不在需要或者需求量减少。为什么国企一直亏损还在坚持生产?政府还在支持银行贷款给国企?一句话国企就是解决社会无业人员生活问题的。我列个循环表格就能看懂了。[政府准备发展太阳能行业—政府拨款划地建设厂房—银行贷款购买设备—供应商提供设备—招收各种人员生产产品(政府响应社会各界私企,股份制公司大力进入太阳能行业导致产能过剩)—国企技术优秀成本大没有竞争力—亏本—破产?(no!你破产政府怎么收税?工人怎么办?所以施压银行继续贷款)—继续亏本—银行坏账太多了遭不住—起诉国企—国企重组(换个名字变私企坏账清零—法院查封设备,地皮拍卖,流拍三次出价最高的民营企业接手—员工赔钱走人—政府继续收税]流拍三次国企拍卖价格缩水80%以上,银行是收不回去成本的。走坏账程序的。 来自职Q用户: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