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阻力定律在机械工程有什么价值

2025-03-28 18:07:5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由最小阻定律可知:变形体内的质点,在垂直于外力方向的位移,应发生在该点到断面周界的最短法线方向上。这是因为在这个方向上质点的移动距离最短、阻力最小。长方形或矩形毛坯镦粗时,随着变形量的增大,毛坯的外轮廓逐渐趋向于圆形,就是最小阻力定律的实际应用。长方形和矩形毛坯镦粗时,其横截面大体可分为四个区域的质点沿着最短法线方向流动,即流向与该区距离最近的边。 其流动情况如图2.2和图2—3所示。
由于中心部分向外移动的质点多,而四角部分较少,故变形的结果是毛坯的外缘逐渐趋于圆形。 最小阻力定律是考虑变形方案时必须加以注意的。例如,用圆柱形毛坯直接挤成塔形工件(轴承内外组合锻件,如图 2—4所示),只有在金属向下流动的阻力小于向上的阻力时才能实现,否则,为保证底部成形良好,就需增加预成形工序。
又如用钢板作FAG轴承套圈的坯料时,为节省材料,钢板可不切成圆 形,而是切成方形或六边形,如图2.5所示。后两种情况之所以能适用,就是因 为在挤压前,方形或六边形坯料按最小阻力定律首先充满模腔成圆板形,因而 对成形过程没有影响。

回答2:

节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