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2024-12-03 11:14:2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各位教师: 大家好! 随着国家制定的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要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教育者,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是关键,是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内涵,不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施,民族的素质就得不到整体的提高。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作一个共同探讨。 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最高宗旨。 过去应试教育过,我们称之谓精英教育。因为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育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窄的情况,绝大数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学生负担过重导致学生对学生失去兴趣,学生的辍学率高,只有少数精英才能达到目标要求。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新课程标准价值趋向是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从教育,它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绝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这有利全体儿童的发展,同时,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过去的教学大纲关注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新课标则着眼于未来这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标准。这三位一体的目标要求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一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应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学生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共鸣;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在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科学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修养。 二、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观。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总的来说,传统教学的是教与两方面的机械叠加。 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结论与过程并重。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应是帮助、引导学生的学。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内容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启迪,引导可以表现为激励。 三、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观 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及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观点怎样的呢?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之所以学生是发展的人的。(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有各自的特色,这要求教育者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色,实行不同的教育方式;(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人是一处在不断发展成长过程,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就是此理。我们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只是因人而宜,成功大小,领域不同而言,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中的人,受教育阶段的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学生成长途中,要靠我们教师正确的引导。二是学生是独的人,把学生看成独特的人,(一)学生是完整的人,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这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偏片地把学生看成好生、差生,应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量的时间和空间。(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正如俗语:一样的米谷,吃出千百样的人,每个人因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从而形成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这种独特性就意味着差异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正如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毛泽东一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因为学生是独特的人,我们教师尤其要尊重以下几种学生;①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成绩不良的学生;③被独立拒绝的学生④有过错的学生⑤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唯有如此,才能正真实践我课标核心理念,“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四、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习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发现学习,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但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的探索,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单一被动的,在这种学习方式的支配下的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肃,一知半解。 新课程标准强调转变学习方式,既要接受式学习方式,但更注重发现式学习方式,这在三位一体的目标得以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可属于接受式学习方式,过程与方法则侧重于发现式学习方式,强调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的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会,到达会学的目的,只有达到会学目标,才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当然,新课标还有许许多多的精神、内涵,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探讨到此,今后我们大家要花更多的时间,用百倍的努力,认真学习新课标,全面深刻地领会新课标的科学内涵,为我们的素质教育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