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江苏省邗江实验学校 陈兴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力量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知道春秋战国的纷争既给人民带来灾难,但客观上也有进步作用。
二、教学重点:齐晋称霸
教学难点: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三、过程与方法:
以分组竞赛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想象、模拟、讲解,再现春秋战国的历史情境,发挥群体优势,激发探究欲望,在活动中抓住知识要点,并培养学生主动探讨,善于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活动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狼来啦》,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做人要诚实)那么,你知道吗?我们的历史上也发生过这样一个与它类似的故事:
(播放影片《烽火戏诸侯》)
(总结):从影片中,我们得知,《烽火戏诸侯》加速了西周的灭亡。西周以后,周平王将都城迁到洛邑,历史进入了东周时期。东周的历史,在后代史家的记述中,被用春秋、战国来代替,这主要是因为东周时周天子的权力越来越小,不再有能力号令诸侯。相反,诸侯们在国内的经济、军事力量充足后,便开始了他们的争霸和称雄。因此,中原大地上可谓刀光剑影、战乱不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一段历史: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7页,找一找,春秋、战国各是指的什么时期,为什么叫他们春秋和战国呢?
一、春秋争霸:
1、齐桓公称霸: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看书:
(1)、春秋争霸得有哪些人?
(2)、首先称霸的是谁?他为什么能称霸?
(出示地图、图片,使学生了解齐国的地理位置,管仲像等,引导学生作出回答)
齐桓公称霸为诸侯国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
竞相效仿,其中较为典型的是晋楚争霸
2、晋楚争霸
现在,我们进行一组擂台赛:
活动规则:全班分为两组,设三位学生评委
活动内容:(答题)
1、晋文公称霸的原因?
2、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
3、晋楚争霸是怎么回事?
除了以上几位霸主之外,春秋时期还有其他的一些霸主(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卧薪尝胆”,下面请欣赏:小品
(旁白):勾践尝胆,立志雪耻,他粗衣素食,与百姓共同劳作,终于在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完成霸业。
放飞思维:在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时,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战”,对这句话,你怎样看?
(过渡):春秋时期有一百多个诸侯国,但到战国时期许多小诸侯国已经消失,逐渐形成了七个比较大的国家,我们把他们称作为“战国七雄”(板书):
1、战国七雄的形成:
出示地图,比较春秋与战国的诸侯国有什么变化?教师讲述口诀,便于学生记忆(齐秦楚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中间)
历史进入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比春秋时更频繁,规模更大。经常一次战争就持续好几年,出动好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在这些长期的战争中,出现了一些杰出的军事家,也有一些著名的战役。
2、战国时的著名战役:
学生简单了解桂陵、马陵之战的交战双方、战争的规模、残酷性、战争目的等,对比城濮之战与长平之战的不同特点,不仅认识战争过程本身的不同,而且认识争霸战争体现出的不同时代特征
列表:战争目的 战争规模 代表战役
春秋 争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时间内决定胜负 城濮之战
战国 兼并统一 几十万大军,时间长,死伤多 长平之战
(小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在这一时期,各国之间不断的进行战争,给社会带来了动荡,所以我们说是春秋战国的纷争,但同时,经过这些战争,统一的趋势在不断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也在不断增多。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
(课后习题):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学生观看影片,了解周幽王的昏庸以及西周的灭亡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
春秋:因鲁国编年史而得名,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
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得名,从公元前476年到前221年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在齐国的发展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讨论“尊王攘夷”究竟是尊重周天子还是利用周天子
学生看书答题,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课堂主体地位
学生表演事前准备的小品——卧薪尝胆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得出:战争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加重了苦难;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学生看书回答(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最终形成秦、齐、楚、燕、赵、魏、韩七雄并立的局面)
引导学生看书答题,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应给予肯定,同时列表加以总结,使学生认识到春秋、战国政治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