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2025-01-24 15:27:2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地下水由于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不同,而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本区按地下水赋存的岩性、构造特点,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下水富集程度等多种因素,可把本区地下水分为四大类六个亚类八个含水岩组(图2-4)。

图2-4 江山地区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分布图

(1)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系冲积、洪积含水层:该含水层呈狭长带状分布于江山港两岸,地貌类型为第四系堆积河谷平原,其中主要是指河漫滩、古河道部分。岩性上部为黄色粉砂质粘土、粉细砂及中粗砂,下部为松散的砂砾石、砂卵石层,厚度一般为8~14 m,平均为 11 m。含水层以中粗砂及松散砂砾石为主,厚0.7~10.6 m,平均为9.6 m,水位埋深0.6~2.8 m。该含水层水量丰富,大口径机井的可采涌水量为1000~5000 m3/d,一般为3000 m3/d,由大气降水、农田灌溉及洪水期河水倒灌补给,排泄于河流。

第四系冲积、坡积含水层:主要分布于支流两侧,及平坦坳沟(谷)中,岩性上部为含砾石粘土,下部为含粘土砂砾石,厚度0.75~10.7 m,平均4.46 m。含水层为含粘土砂砾石,厚0.1~9 m,平均为3.14 m,水位埋深0.2~6.30 m,平均为1.32 m。据民井资料,其涌水量一般为10~100 m3/d,水量贫乏。由大气降水、农田灌溉补给,以泉的形式排泄于河流。

(2)红层碎屑岩孔隙裂隙水。零星分布于江山港西岸,地貌类型为白垩系紫红色砂岩剥蚀岗地。含水岩组为衢江群(K2 q)紫红色粉砂岩、细砂岩夹含砾砂岩。含水空间为孔隙、风化裂隙等。该含水层富水性分布不均,当裂隙不发育,粒度较细时,水量贫乏,单孔涌水量为10~80m3/d;而裂隙发育,粒度较粗时,富水性为中等,单孔最大涌水量为100~800m3/d。

(3)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分布于王宅岗—石头山—何家山和江山市城区东北部和城南地区。含水岩组为石头山组(C2—P1 s)灰岩。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裸露型和隐伏型两种。前者地貌类型为石灰岩溶蚀低丘陵,发育有北东向断裂和花坟头 何家山倒转向斜。沿向斜轴部地表可见溶沟、石牙和溶洞;在遥感图像上,溶蚀漏斗、洼地和溶蚀残丘影像特征清楚,并受断裂构造所控制,据此推断,该区地下可能存在暗河。后者地貌类型为第四系堆积平原,含水岩组隐伏于其下。第四系堆积层厚达 4~7.8 m,局部达30 m。该组灰岩质纯、层厚、性脆,构造裂隙发育,岩溶作用强烈,上覆第四系孔隙潜水与下覆岩溶水水力联系直接,补给充沛,水量丰富,钻孔涌水量一般大于600 m3/d。以大气降水和农田灌溉补给、第四系孔隙潜水的垂向补给和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为主要补给源,以泉的形式排泄,如花坟头上升泉和老虎山下降溢流泉等。

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类裂隙岩溶水:主要分布于江山岗和西山北段,含水岩组为碓边组1—O1d)灰岩和砚瓦山组(O2y)瘤状灰岩。地貌类型以碳酸盐岩构造 侵蚀高丘陵为主,其次为低丘陵,岩溶发育程度微弱。据浙江省水文队的勘察资料,富水性极不均匀,主要受标高、地质构造、岩性及岩溶发育程度控制。在地形较高,构造、岩溶不发育地段,含水贫乏,钻孔涌水量一般为10~200 m3/d。而在构造破碎带,特别是在北东向断裂破碎带和北西向张扭性断裂交汇地段及其附近,或褶皱构造的轴部,其涌水量一般较大,钻孔单孔涌水量可达100~1000 m3/d。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以泉的形式排泄。

(4)基岩孔隙裂隙水。层状岩类孔隙裂隙水:广泛分布于方家山—大桥头—何家山及其以西地区和西山一带,呈北东向展布。根据岩石的孔隙性、裂隙发育程度和含水性等特点,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两类:①细结构层状岩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为印渚埠(O1y)黄绿色页岩、杂色页岩、宁国组(O1n)黑色笔石页岩、黄泥岗组(O3h)红色页岩、粉砂质页岩、长坞组(O3c)黄绿色页岩夹粉砂质页岩。地貌类型为砂页岩构造-侵蚀低丘陵。这类岩石孔隙度小、泥质成分高,在构造作用过程中,以塑性变形为主,裂隙发育程度一般较低,即使有裂隙存在,也大多被泥质所充填。因此,含水性和透水性均差,植被不发育,岩石裸露,不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泉点罕见,含水极为贫乏。②粗结构或硅质层状岩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为雷公坞组—志棠组(Z1z—Z1l)块状含砾泥岩、粉砂质泥岩,荷塘组1h)硅质岩,胡乐组(O1-2h)硅质岩,叶家塘组(C1y)砂砾岩、藕塘底组(C2o)石英砂岩、砾岩,丁家山组(P1d)硅质岩。其中雷公坞组—志棠组(Z1z—Z1l)块状含砾泥岩、粉砂质泥岩常位于背斜构造核部,或受断裂构造影响,岩石破碎,普遍强烈硅化,构成硅质岩构造—侵蚀高地。以上岩石都较坚硬,受构造作用后,裂隙比较发育,富水性中等,植被发育,长势较好。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的形式排泄。

块状岩类孔隙裂隙水:分布于江山港以东地区。地貌类型为岩浆岩剥蚀高、中丘陵。含水岩组为上墅组(Pt3s)熔结火山角砾岩、流纹岩,燕山期正长花岗岩,加里东期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这类岩石坚硬致密,抗风化能力强,风化裂隙一般不发育,以构造裂隙为主,含水贫乏,泉水流量一般为0.06~0.513 L/s。在断裂复合部位的山涧洼地富水性较好,泉点多,且流量较稳定。含水岩组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山坳及地势低洼处以泉的形式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