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还能保持一统,辛亥后为何却弄得军阀混战?

2024-11-25 19:32: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这是史学界对历史研究的一个基本态度,但是这句话的范围是相对的。在某些特定的短暂历史时期内,或者说在某些特定的社会领域,却会出现相对的退步。比如在大清朝末年到辛亥革命之后就出现了匪夷所思的事情。大清朝在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统一,但是在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辛亥革命后不久却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那么为何辛亥革命没能挽救国家,反而弄得军阀割据混战呢?

北洋军阀

要说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的原因,还不能光从民国初年说起,根源还得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说起。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大清王朝几乎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不仅在北方面临着英法联军的进攻,在南方太平天国的大军也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清政府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节节败退。大清的正规军八旗兵自然是指望不上了,在200年前的平定三藩之乱时就已经废了。但此时就是被大清视为主要作战力量的绿营兵也已经垮了,不堪作战。

曾国藩在太平天国平定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虽然清军的正规军已经垮了,仗还得打下去。迫不得已,清政府只好同意江南地主们自己训练乡勇来对付无耻的太平军,于是湘军和淮军崛起。这些地方军崛起后便再也无法抹去了,逐渐成了清帝国主要的作战力量,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这是半个世纪后军阀混战的最初源头。

这些强大的地主军队在清朝末年的动荡局势下越来越强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东南互保”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当时慈禧太后下令南方的封疆大吏们率领进队北上勤王,但是李鸿章和张之洞等大臣脑子还算清醒,不仅没去还和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定”,从而保住了东南半壁江山不受战火的殃及。但是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清朝朝廷对地方地主的约束力已经十分的削弱了。

湘军

但是像张之洞和李鸿章这样的清末地方官绅说跟到底还是清朝的“自己人”!所以清朝末年还是没有形成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但是在辛亥革命后,尤其是袁世凯去世以后,再也没有一个力量可以约束地方豪强,于是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也就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