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024-12-18 10:32:5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营造主体发展氛围
我们传统的教学是将老师和书本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学生没有轻松愉快、自由发展的环境。分析试题时教师常以不同于教参上的答案为由拒绝学生。渐渐的,学生便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加上繁重的课程、机械的作业布置以及压抑的考试等因素,严重约束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为了营造主体发展的氛围,首先我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因为只有关系融洽、气氛轻松,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发挥。我经常教导学生:老师不是圣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一定都是完全正确的。教师的知识是有限的。老师和你们一样,都是普通的人,老师也有喜怒哀乐等感情,也有自身的强项和弱项。对待学业,我鼓励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惟书、不惟师,要敢于向权威挑战。我常说:谁能发现老师的错误,谁能把老师问倒,说明谁在学习上有钻研精神。如果遇到一时不能给学生解答的问题,我决不搪塞,而是自己弄懂后再向学生说明。
其次,我经常告诉学生:教室就是实验室。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是学习知识收获知识的地方,你们可以跌倒而不受任何谴责。不必害怕失败,就好比你在滑雪,摔倒了不要紧,只要你再回到山上,再学习,你就是好样的。有时,我会故意出点儿错,让学生发现我的错误,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再次,让学生精神放松。有些学生讲汉语时嗓门很大,而讲英语时,声音小的让人听不见。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和他们开玩笑说:外国人的耳朵都不太好使,你得大声说,他们才能听清楚。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很自然地提高了音量。
最后,要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老师都是有一种很美好的愿望:期望每个学生以完全一样的速度前进;希望所有学生,在学年终了时学习成绩都是优良。其实,这是行不通的。就像在运动会上一样,虽然大家都是从一个起点出发,但到达终点时,总有快有慢。我不仅让学生们正视这一客观事实,而且时刻提醒自己:学习上允许学生之间存在差距。同时,不断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以自己的最有效速度学习。我不希望所有的学生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正如张思中先生所说“能飞则飞,能跑则跑。”每次留作业,我都提出最高要求和最低要求,让学生量力而行,学起来不背包袱。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效果良好。
二、创造性地运用教法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除创设主体发展的氛围之外,关键还要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下面就课文教学中翻译和本族语的使用、语言点的处理、课后练习的处理,谈谈自己的做法。
l.课文教学中翻译和本族语的使用。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笔者以为:还应再加上培养“译”的能力。因为准确的翻译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原文愿意。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易于消化、记忆。英汉两种语言存在语法结构、表达方式、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差异,必须通过深层次比较,学生才能透彻领会,才能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所以对于每篇课文,我都让学生提前预习,要求他们不仅要弄懂原文的含义,而且要用标准
流畅的汉语将其表达出来。当一个句子出现几种不同的译法时,学生们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这时我就发动同学们积极思考,通过比较,找出最佳译法。这样,同学们就不再唯书。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得到了最满意的答案。这里面必定包含有成功的喜悦。同时这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了不能过分依靠字典,而应根据上下文来推敲词义的道理。
通过教学我总结出来一套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模式:理解原文→在脑中展现情景→用汉语表现场景。并坚持让学生自己或相互指出译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改,从而加深印象。
2.语言点的处理。在以往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讲解语言点,学生只是听课、做笔记、学习比较被动。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要求学生们自己归纳以前学过的语言点,找出新出现的语言点,以及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然后通过大家讨论、教师点拨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学习热情明显提高。这还弥补了教师备课时的漏洞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练习的处理。初中英语课文中有问答练习,大部分老师对此题的处理方式是:老师问,学生答。我采取了尽量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既:让同学一问一答。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对于其他的练习,我也尽量多让同学以活动的方式来做。比如:一人读,一人译,出现错误大家纠正。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活动相当普遍。常常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的机会。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4.转变提高教学手段。新教材提倡在交际情景中进行教学。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利用幻灯、多媒体辅助、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情景教学。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尽可能地采取演示、启发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去想、去听、去读、去写。
三、搞好课外活动
学习的成败,兴趣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