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春秋战争(前770年—前476年)发生在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在周王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先后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齐国率先称霸,齐桓公执政以来经过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 齐国衰落后晋楚争霸:晋文公即位后,晋国成为中原强国,后通过与楚国的城濮之战,成为了中原的霸主,之后百年晋楚争霸不断,楚庄王时,楚国大败晋军,楚国获得了中原霸主。春秋时期的战争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促进了新的经济,社会制度的产生。初步实现了局部统一,加速了各区域的民族融合,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但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第二、战国战争是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到战国时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诸侯强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先有“韩赵魏三家分晋”再有“田氏代齐”,拉来战火纷争的战国序幕。齐国重挫魏国,魏国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260年,秦、赵于长平交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兼并战争推动了各国的改革,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由初期的土地人口的争夺转变为以统一为目的,促进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民族融合。同样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第三、春秋战争和战国战争的各自特点:虽然都是兼并战,但战国时期是地主阶级的兼并战,春秋兼并战是奴隶主大国的争霸战争。同是举全国之力战斗,战国战争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消灭其他国家,达到统一的目的,春秋战争是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地位,并没有将统一全国纳入日程。
春秋时的战争,被称为"君子之战",在战场上战法中规中局,几乎没有尔虞我诈.
而战国时候,谋略兴起,讲究兵法.春秋为争霸战,战国为兼并战.
2. 战国时期的特点:兼并战争
春秋战国之际军事领域的变革突出表现在军队兵源、兵种、作战方式和战争规模的变化。
兵源方面:西周春秋时期实行国、野分治,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战国时期实行编户齐民制度下的普遍兵役制度,大量农民成为军队的主要兵源。
兵种方面:战国以前车兵在军队中占有主要地位,步兵地位低下,战国时期步兵跃居为主要兵种,车兵地位下降;春秋后期出现了水军,其作用主要是水战和运输军队,水军的诞生开辟了新的战场。战国时期大规模骑兵装备军队,使战争变得更加复杂
作战方式上,西周春秋时期的作战方式是车、步兵结合编制的车战,当时的著名战役都是以车战进行的,车战也在春秋时期达到了其鼎盛阶段。战国时期,是以步战为主的多兵种协同作战,车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战争规模上,西周春秋时期战争规模一般较小,双方投入兵力有限,战争持续时间也很短;战国时期则不然,一场战争双方投入兵力空前,战争持续时间也变的越来越长,数月乃至数年不等。
1、战争的目的不同,春秋是为了争霸,打着天子名义攻打某些诸侯国和抵御外敌及蛮邦侵扰,战国是为了兼并,实力强的诸侯不断兼并实力弱的以扩大自己的领土、增加人口、获得财富。
2、春秋时诸侯多为周天子亲封的氏族,而战国时许多国家成了士大夫的天下。
3、春秋时,车是很重要的作战工具,战国步兵的重要性提高。
4、春秋时,作战的主力以国人为主,战国时野人也需要服兵役。
5、地域扩大,春秋战争中以中原诸侯国为主要强势力量,战国时楚国,秦国都变得强大起来了,成为了战争的另一方重要的力量。
6、战国经过一系列变法之后,国家的经济实力上升,对战争的投入增加。
8、战国时期的战争具有封建兼并性质,而春秋时期的战争仅是奴隶主大国争霸战争。
9、春秋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而战国兼并战争在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后,导致一个封建大帝国产生。
春秋时的战争,被称为"君子之战",在战场上战法中规中局,几乎没有尔虞我诈.
而战国时候,谋略兴起,讲究兵法.
春秋为争霸战,战国为兼并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