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与行动学习
文丨郑鑫岩丨WFA认证促动师F5
有时候,行动学习也被称为顿悟学习,促动师(facilitator)往往是在企业内部真实的会议或问题解决过程中,通过促动技术(facilitation
skill)来引发参与者思考,帮助其产生顿悟,从而自动自发的发生行为的改变。
那到底什么是顿悟?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是否碰到过类似的情形,一件事情百思不得其解,忽然某一刻就立刻发现了解决的办法,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在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这种现象成为“顿悟”。
一提到顿悟,很多人就会联想到中小学物理课本里鼎鼎大名的阿基米德。他在浴盆中发现水往外溢出,由此找到了检验国王皇冠是否是纯金的方法,提出了浮力定律。
有些人将顿悟的英文翻译成aha(啊哈),不过顿悟还有一个更有逼格的翻译:Eureka(尤里卡),当年阿基米德发现浮力时,还来不及穿好衣服在大街上边跑边喊的就是这个词儿。
顿悟对于组织来说意义非凡,因为顿悟的过程其实包含着两个方面:
一是创新思维,找到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是打破思维定势,摒弃了旧的无效的思路。
想想看,这是不是我们很多组织所需要的东西。那行动学习是如何做到顿悟学习的呢?
这首先要从顿悟的原理说起,学术界现在对于顿悟已经可以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方法来分析人类在顿悟的瞬间大脑的活动情况。有研究表明:顿悟过程激活了包括额叶、颞叶、扣带前回以及海马在内的广泛脑区。
这些脑区的名词可能大家有些陌生,不过没关系,我只需要知道,通过激活的这些脑区,结合人类已经研究出这些脑区所负责的内容,可以得出促进顿悟关键的三个因素:即清晰的问题意识、所有已知条件和信息同时激活和心态开放的等待。
下面,我就分别谈下这三个因素与行动学习间的内在联系。
一、
清晰的问题意识
不管是行动会议,还是行动学习工作坊,问题的清晰表述是促动师非常关注的地方。通常领导者当面对问题时,希望可以马上得到解决方案。但是因为对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现象感觉,使得马上得出的方案通常解决效果不理想。
所以成熟的促动师通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协助大家澄清问题,通过一系列有流程架构的提问,帮助问题所有者聚焦到一个具体清晰的问题上面,为后续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打下良好的根基。
二、
所有已知条件和信息同时激活
从学术的专业研究结果来看,顿悟其实是与个人的原有存储信息有关。通俗的说,就是顿悟也是有前提的,如果你与一个领域完全没有交集,那么基本不会发生这个领域范畴的顿悟。
所以,在行动会议或行动学习工作坊中,提出问题之后,促动师通常不会急于让大家马上去想解决方案,而是更多地让大家针对问题的背景进行描述,有一个大家彼此之间信息共享的环节。信息的共享实际上就是让参与者更多地去了解和掌握“已知条件和信息”,方便顿悟发生时的激活。
三、
心态开放的等待
细心的人可以观察到,在行动学习的现场其实是有一些参与规则的,比如所有人的想法均有效,大家要互相承认差异,不批判他人的想法等等,其实就是为了要营造一种开放的参与氛围。同时,促动师对于参与者没有马上想出答案的问题,也不是急于告知,而是通过提问、等待、参与者思考等过程,等待参与人顿悟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