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你先去拜访一下老师,最好能成为朋友(孩子总是第一位的,这样对孩子影响小);如果效果不好,你再考虑考虑找学校(但要想好了,以防老师报复,遇到这样的老师算你倒霉。。。);另外你自己也要多些准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
原因如下:(请慢慢看,仔细看)
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只能依靠每个人的素养与责任心去面对孩子,这就存在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众生相了。我们一般把老师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素养、学识水平非常高,又有责任心的老师,这种老师还真是少之又少,一旦让我们的孩子遇到,那真是我们家长与孩子的幸运;第二种是素养、学识水平并没有很高,但责任心较强的,我想大多数的老师是属于这种类型的;第三种是,素养、学识水平也低,责任心更差的老师,在现有庞大的教师队伍中,这样的老师也不在少数。
面对这样的老师,我想大抵有三种处理方式,供你参考。
方法一:与这样的老师坚决斗争。有家长去校长那要求换老师,可是如果真这样做了:
学校真会把她换下来吗?
一旦让她知道是谁的家长去告状的,那我们就可以保证我们孩子不更受她报复与打压吗?除非你有能力发动所有的家长去校长那强烈要求。
但是每件事情的发生,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所评判的标准不一样,也许有人会觉得你这种做法对,但也有人也会觉得你厉害、要不得。特别是老师,也许他们也不赞同她的做法,但站在有人侵害到教师的立场上时,他们是会站在统一的战线上的。所以这件事闹大了,无论从哪方面来想,对我们孩子都是弊大于利。
你一定要记住一点:无论是处理学校与孩子、老师与孩子、还是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时,都要尽量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最大可能地以保护我们孩子的人身安全、身心健康去处理。
4.而且现有的法律制度,也没有一个标准来检验怎样的老师才合格,正如没有一定的标准去检验怎样的父母是合格一样。她没有做触犯到法律法规的事,她只是对待学生不够负责,不够有爱心。法律是没办法惩罚他的。
方法二:与老师处理好关系。对于与老师拉近关系,给老师送礼等行为,一直来受到了许多人的谴责,很多人认为这是恶化了社会风气,污染了学校净土。在我看来,远没有到如此严重的道德规范的地步。可以去老师家拜访,拜访的目的有:一、对老师的工作表示理解与尊重;二、把孩子的性格特点如实与老师交流、沟通;三、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希望老师带着宽容的心去处理,多与家长沟通与交流;四、希望老师对孩子多关注、多鼓励。我觉得只要孩子在学校生活着开心、快乐,学习上才可能越来越自信与兴趣,孩子也才会觉得上学是件乐事,这是多少金钱都换不来的。
那么是不是就要花重金去给老师送礼呢?这个倒没有必要,这样一来,我们也送不起,老师也受不起不是吗。一套我们觉得好的,老师孩子需要的书、一点点自己弄的土特产等就足以了。主要是在态度上,是诚心诚意的尊重与理解,这比什么都重要。老师不是圣人,他也是普通人,他也拥有七情六欲,所以他与我们大家的生活、思想是一样的。只要你用心去与他们沟通与交流,充分的尊重与理解他们,他们怎么会处处针对我们的孩子呢?除非他变态了,那就又另当别论了。
方法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根据孩子的个性去引导孩子正面挫折,坚强面对。你要知道,孩子与教师的缘分,最多也就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年时间,一些教师是不可能为了你孩子的人生去负责的。而与家长的缘分呢,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孩子的人生也只有家长可以负责得了。家长是监护人,而老师只是老师之一。”
有这么一个例子(第一人称):
那时遇到的语文老师,作业不管对错看都不看,全部改对,作文不管好坏、错字多少,看都不看全部批为优。而且随着自己的喜好去评判学生,翔回来与我说老师高兴、开心的时候会说:“你啊,真是天才啊,以后一定可以考上清华、北大,有大的出息的。”惹到她不高兴的时候咆哮着说:“你是猪啊,甚至连猪都不如,猪也没有你这样笨。”遇到这样的老师,怎么办呢?只好自己家长多辛苦点了。可以说,翔三、四年级的语文几乎是我自己在教与管的,特别是作文。因为我的要求与老师的要求不同步,也是我们那段时间亲子关系恶化的一部分原因。
经历过了那段黑暗的日子后,也才有了我的反思、反省,然后去学习,跟着翔一起成长,现在也才有了翔的乐观与坚强。翔对我说:“妈妈,经历过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后,我现在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我都能够面对了。而我也不会害怕我的青春期了,因为我早就叛逆过了,知道了叛逆的后果与危害。”所以,反过来想,那段日子是痛苦,可是谁又能说那不也是一笔成长中最宝贵的财富呢?温室里的鲜花是结不出好果子的,因为它没有经历阳光的照耀,风雨的洗礼。人生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在面对挫折时,让孩子学会调整好心态,去正面挫折,坚强面对,才可能真正成长成一个真正的的独立人。
综上所述,我建议:你先去拜访一下老师,最好能成为朋友(孩子总是第一位的,这样对孩子影响小);如果效果不好,你再考虑考虑找学校(但要想好了,以防老师报复,遇到这样的老师算你倒霉。。。);另外你自己也要多些准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
最后想要对你说:不管你最终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我都希望你能够学会‘修心’、“修性”。孩子他是一个未成年人,他没有判断对错的能力与准则,很多事情也超过了他的处理能力,所以,他需要我们家长很坚定的信念去引领。遇到事情,我们做家长先心慌、崩溃了,你让孩子怎样去面对,去接受。一切的心慌、崩溃都由‘心’起,所以要学着‘修心’、“修性”,试着让自己慢慢变得理性、坚强。加油,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孩子更健康与快乐地成长。
调查,取证,一下子搞坏他,敢耽误你后代
几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