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熟的蟹腿肉太贵了,不过,蟹足棒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蟹足棒,也会叫做蟹棒、蟹肉棒、蟹柳,它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食材,在火锅界,蟹足棒的鲜甜,总是能侵吞住许多人的味蕾。不过在小时候,火锅文化还没有辣么蓬勃的年代,蟹足棒更多是当做高级零食的。当时候稀饭吃螃蟹,不过又嫌剥蟹壳繁难,发现了蟹足棒这种伟大发明以后,真的是满足。
蟹足棒要是真的都用蟹腿肉,这得几许螃蟹才能凑一袋蟹足棒啊。从老本角度,很容易就想清楚,蟹足棒里为甚么不会填塞蟹肉。不过,这些年误解蟹足棒的不只是中国人,就在它的发明地日本,也有许多人觉得“既然叫蟹足棒,当然即是蟹肉做的了”。的确,蟹足棒吃起来味道鲜甜,又有蟹肉般一丝一丝的纹理,甚么东西,以假乱真到这个境界?答案是鱼,阿拉斯加狭鳕鱼,也即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明太鱼,或是其它的白肉鱼。
其实,和许多发明故事同样,蟹足棒的发明缘起于一场无心插柳的误解。因为一首先,研究者们并无想复制蟹腿肉,首先的复制工具其实是海蜇。工作要追溯到1967年11月,其时中日关系交恶,许多贸易接洽也中缀了,包含中国向日本出口的海蜇也休止了。这时,日本杉与食品公司就首先研发“人为海蜇”。不过在反复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切丝后的“人为海蜇”口感竟然有点像蟹腿肉,因为阿拉斯加雪蟹的蟹腿肉也是由多数细丝交结而成的鸠合体。
发明蟹足棒是为了让人们既能享受到蟹味的鲜美,又能花费较少的价钱。众所周知,我国的螃蟹养殖成本较高,外国的螃蟹进口又十分昂贵,所以,螃蟹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如果使用真正的蟹肉来做蟹足棒的话,那么它的成本将会十分高昂,并且再加工食品的味道肯定是不及新鲜的蟹肉的,那么这种食物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现在市面上的蟹足棒多是用鱼肉作为主料,加以一些添加剂来调制出蟹味的鲜美。并且为了完全模拟螃蟹的质感,蟹足棒还在其颜色纹理,纤维粗细等方面,花费了很多功夫,使得蟹足棒这种产品无限接近于真正的蟹腿。这种蟹足棒质优价廉,并且包装简易,不需要人们进行二次烹饪,所以一经问世就十分受欢迎。
虽说近年来市面上有打着高比例蟹肉添加的蟹足棒的旗号,但事实上多为商家夸大宣传。真正在蟹足棒中添加蟹肉的是少之又少,并且即使添加,添加的比例也很低。随着蟹足棒不断受到更多人的喜爱,销量的不断增加,商家为了在价格上进行竞争,不断节省原料成本,致力于发明出各式各样的新式食品添加剂。现在的许多低价蟹足棒中,连鱼肉的含量都十分少了,主要的原料就是淀粉,然后靠着食品添加剂调出蟹棒的香味。要想辨别出蟹足棒的好坏,需要看成分配料表中鱼肉的添加量。如果鱼肉糜的添加量在50%左右,那么就是质量合格的蟹足棒。
其实这种原料与名字不太相符的食品还是较为常见的。例如一些鱼丸,素肉,这些原料为淀粉或是豆制品的食物依靠着调味料有着独特的风味,并且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蟹足棒他也是个值得呀,发明出他来当然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
蟹棒里没有蟹肉,主要就是吃那个味道。这跟鱼丸虾饺也是一样的。
发明蟹足棒应该只是为了博取人们的眼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