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植物病害是植物生长最复杂多变而难以克服的影响因子,是一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其种类很多。最有名的是1845—1846年欧洲暴发的马铃薯晚疫病,其中爱尔兰岛受灾尤重,马铃薯几乎全部被毁,使以此为食的800多万居民中,数十万人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100多万人背井离乡逃往美洲。1943年孟加拉由于水稻胡麻斑病而使稻谷歉收,发生严重的饥荒,死亡200多万人。植物病害还限制了某些作物的种植,如荷兰榆病毁灭了美洲的榆树,栗疫病使得美洲栗在北美消失,咖啡锈病造成斯里兰卡不能继续生产咖啡,改种茶树,从而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驰名中外的新疆哈密瓜受病毒侵染后,含糖量降低,品质变劣。人、畜食用了某些发病的植物后会中毒。防治植物病害,会增加人力、药械等方面的投入,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以病毒病为例,植物病毒病素有植物癌症之称,属侵染性病害。迄今全世界已被确认的植物病毒就有990多种,与未知病毒相比,被人们描述的还只是个小数,如以每种植物平均被一种病毒感染(实际上许多植物往往可被多种病毒感染),那么自然界中有多少种植物就可能备有多少种病毒。其中,大部分病毒的致病力都比较强,可想而知,国内外植物病害发生形势是多么严峻。全球农作物遭受病、虫、杂草为害的损失高达总产值的35%。以美国为例,每年农作物损失总额约占总产值的37%,其中12%为病害所致。每年仅由于作物病害一项造成的损失就达91亿美元。1982年全世界仅禾谷类作物由于病害造成的损失高达238亿t,约占全年产量的14%。
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给种植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加上耕作制度、气候条件、水稻品种等的变化以及人为不合理或过分干预等影响,我国植物病害的发生频率和为害程度上升,导致防治难度增加,一些病害已呈持续暴发、突发之势,损失惨重,重者田块绝收,成为阻碍农业生产发展的突出问题。如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国至今仍呈上升趋势,1995年以来,该病在水稻区发生逐年加重,现成为影响水稻生产的最主要的病害。2002年该病在江苏、河南等省市的一些地区大范围暴发。2003年又在江苏大暴发,全省发病面积超过66.7万hm2,占水稻总面积的34.5%,给水稻生产造成很大损失。2004年该病在江苏、安徽、河南、山东、云南全面大流行,发病面积在333.33万hm2以上,其中仅江苏省发病面积即达157.13万hm2,占水稻总面积的79%。有的地方对于病害的新变化,未能及时采用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技术,仅靠化学防治手段,引发一些负面结果,如致使病害出现抗药性、生态环境遭到污染等,导致病害为害持续加重。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频率明显上升,年均发生面积超过20世纪80年代约1/3,暴发的病虫种类和次数增多,防治难度加大,损失加重。我国是农作物病虫灾害较猖獗的国家之一,有害生物常见种类有1600多种,常年致灾种类几十种。据报道,我国仅农作物病害就有742种,这些病害与其他有害生物一起在20世纪80年代平均发生面积1.87亿hm2(次),在不防治的条件下,平均每年造成粮食损失15%左右,棉花损失20%~25%。在20世纪90年代损失明显加重,平均发生面积达2.48亿hm2(次),较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33%,在积极防治的情况下,每年仍损失粮食150多亿kg,棉花3亿多kg。在此期间,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稻瘟病、稻麦纹枯病、棉黄萎病、玉米病毒病等病害相继暴发流行,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收、失收甚至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