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分布范围很广,在我国各地都有生产。根据其形态特征、发生季节、生态环境、着生树种、所具味道的不同,又分别称为春菇、冬菇、薄菇、厚菇、花菇、暗花菇、过雨菇、平拉菇、菇丁、香信等(图4-13)。它既是我国人民喜爱的食物,又是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无论是鲜菇、干菇或香菇罐头,均享有较高的声誉。我国传统的产区主要是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台湾、安徽等省、自治区。20世纪90年代初,河南省泌阳在引进福建古田塑料袋木屑栽培香菇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创造了“小棚大袋立体培育花菇技术”,使花菇率达80%以上,并且由于气温低、温差大、空气湿度小,培育出的香菇肉厚、色深、质量好,花菇率高,从而使我国香菇袋栽技术走向了一个新台阶。它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如下:
图4-13 香菇
(1)温度
香菇属低温、变温结实性菇类。温度是影响香菇生长发育最活跃的因素。一般品种菌丝体在5~32℃之间均能生长,以24~26℃为最适。在25℃时,生长速度快且健壮;低于10℃或高于30℃,菌丝生长较差;低于5℃或高于32℃,菌丝的生长发育就会停止;温度达到38℃以上时,菌丝一般即死亡。原基分化需较大温差,但随品种不同而异。如香菇7402最适分化温度为11~12℃,温差需8~10℃以上,在恒温条件下很难分化成原基,从原基发育成子实体的温度在5~20℃,最适17℃。
温度对香菇的形态、产量、质量有很大影响,在某品种的适温范围内,温度偏低,生长慢、肉质厚、柄短、不易开伞、多出厚菇,如调整空气湿度,还会出现花菇;温度偏高,生长快、肉质松弛、柄细长、易开伞、质量差。
(2)水分和湿度
适量的水分,香菇的新陈代谢才能顺利进行,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阻碍香菇的生长发育。菌丝生长时木屑培养基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空气湿度60%~70%。菌棒含水量适宜、气温低于20℃、温差大于8℃时,可以多得厚菇;菌棒含水量在35%~40%、空气湿度65%左右、温差大于10℃、气温低于15℃时,可多得花菇。木屑栽培中,出菇时培养基含水量应在58%~63%之间,如低于35%即出菇不良。空气湿度超过90%,菌盖含水量增多,烘干后菌盖表面呈现大量皱纹,品质较差;低于70%则生长缓慢。
(3)空气
香菇是好氧性伞菌,氧气不足对菌丝体的生长繁殖和子实体的发育都有抑制作用,甚至会促其死亡。缺氧时菌丝借助酵解作用暂时维持生命,但同时消耗大量营养,菌丝易衰老,容易滋生霉菌。
(4)光照
菌丝生长完全不需光线,明光还会抑制生长,易形成茶褐色菌丝膜和瘤状突起,光线越强,生长越慢。子实体分化及发育需要散射光;在完全黑暗下,菌丝一般不能形成子实体;光照不足,出菇量和品质受到影响。
(5)酸碱度
香菇菌丝喜偏酸性环境,pH在4~7范围内均能生长,以5~6为宜。菌丝生长后,由于代谢产物的积累(草酸等),会使pH下降,因此在配制培养基质时应将pH适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