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山镇的计划生育

2025-02-03 03:12:3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992-2002年,鸿声、后宅两镇坚决推行国家“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生育政策,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坚持分类指导,重心下移,不断完善人口和生育服务网络,提高管理效能。后宅镇于1997年、鸿声镇于1998年先后建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2001年,后宅镇计生服务站升格为中心服务站。此年10月,该镇被定为江苏省出生缺陷二级干预工程项目镇,181人参加了此项活动。2002年始,两镇开展以生殖道感染干预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11年中,两镇的计划生育率逐年提高,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下降,鸿声镇已出现负增长。1992年,鸿声乡人口为23262人,出生232人,其中计划内一孩224人,计划内二孩7人,计划外1人,死亡168人,死亡率7.21‰,出生率9.16‰,自然增长率2.74‰。2002年,鸿声镇人口为21469人,出生119人,计划内一孩116人,计划内二孩3人,计划生育率100%;死亡178人,死亡率8.29‰,出生率5.54‰,自然增长率-2.75‰。1992年,后宅乡人口为32231人,出生334人,计划内一孩314人,计划内二孩19人,计划外1人,计划生育率99.7%;死亡223人,死亡率6.9‰,出生率10.37‰,自然增长率3.4‰。2002年,后宅镇人口为30429人,出生222人,计划内一孩214人,计划内二孩8人;死亡211人,死亡率6.83‰,出生率7.29‰,自然增长率0.46‰。11年间,两镇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获得多项荣誉。鸿声镇于2000-2001年、后宅镇于2000-2002年连续被评为锡山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镇。2001年,后宅镇万洪英被评为该年度的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
2003-2006年,鸿山镇坚持稳定当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把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计划生育管理范围,积极探索人口计生网络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新途径。2003年初,全面落实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建立了鸿山镇计划生育技术中心服务站。2005年,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同时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2006年2月,易地新建鸿山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年中,鸿山镇的总人口、生育二孩数量在上升,但由于死亡率增多,故自然增长率为负数。2003年,鸿山镇人口为52415人,出生318人,计划内一孩304人,计划内二孩14人,计划生育率100%;死亡394人,死亡率7.52‰,出生率6.07‰,自然增长率-1.45‰。2006年,鸿山镇人口为55398人,出生364人,计划内一孩334人,计划内二孩30人,计划生育率100%;死亡391人,死亡率7.15‰,出生率6.65‰,自然增长率-0.5‰。四年间,鸿山镇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与并镇前一样走在先进行列,四年期间计划生育率均为100%。2003年,鸿山镇计划生育技术中心服务站被评为无锡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站;同年,周红琴被评为江苏省计生系统防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王彩媛被评为江苏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