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功绩
曹操在政治上的主要功绩是屯田,兴修水利。曹操在三国群雄中是比较重视民生的一个,当时因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及其艰难。这也影响到了军队,因为筹集军粮也出现了困难。在公元196年,曹操击败黄巾军,夺取了一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曹操手下的羽林监枣祇建议曹操用这批农具在许昌一带屯田,曹操接受了他的建议。招募流民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农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缓解了农民的穷苦。在实行屯田制的第一年就“得谷百万斛”。(《三国志·魏书·武帝记》)接着曹操将屯田制推广到全国各郡县,收到了显著成果:“数年中所在积粟、仓禀皆满。”(《三国志·魏书·任峻传》)屯田制使得逃避战乱而四散奔走的农民重新回到土地中,被闲置的土地也有人开垦,农民得到了实惠,军粮的筹集也不再困难。使得曹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难”(《三国志·魏书·武帝记》)因此也就加速了统一的进程,影响了历史的发展。
曹操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巨大,在理论上他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著作。而实践方面更是战绩辉煌。在《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曹操在铜雀台大宴文武时说了这样一番话:“念自讨董卓、剿黄巾以来,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遂平天下。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里的记载倒也符合历史。这里曹操还没有提到平定李傕、郭汜叛乱,北征乌桓之战。而后还平灭了马超和张鲁等诸侯。当然也有很多败仗,比如在赤壁与汉中的失败失去了平定东吴和西蜀的最佳时机,以至于出现后来的三分割据局面,不过曹操仍然是三国时代打胜仗最多的一位诸侯
曹操的过错
曹操的过错也是有不少的。不过对于他的过错也应辩证分析。比如他干的最具争议的事就是“挟天子令诸侯”。但联系到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的确需要有个人出头来收拾局面。曹操自然是最好的人选。无论如何他的出现让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得以延续,汉献帝刘协在曹操的羽翼之下也做了32年的皇帝。其实刘协其人软弱无能,也没有自己的党羽,曹操之子曹丕都能把他轻松废掉曹操想废掉他自立为帝易如反掌,但曹操始终没这样做。尽管他的地位就是个不加冕的皇帝,但毕竟不是真正的皇帝。而曹操始终没有动过篡位的心思,哪怕群臣劝进也不为所动,可见他无意于皇帝宝座。但如果想要发号施令离开皇帝又不行,因此才挟天子令诸侯,这只是为自己行动方便而已,不等于有篡位野心。
再有就是他的多疑和好杀,这也的确是他的最大缺点。不过对于曹操的那些杀人记载也颇有争议。比如说他杀吕伯奢全家,在徐州屠城,在寿春杀王垕等内容并不见于《三国志》的记载,而是记录在一本名为《曹瞒传》的野史之中。《曹瞒传》是吴人所作,姓名不详。一看这书名就知道是黑曹操的,里面的内容离奇,颇像小说,可信度很低。不过《曹瞒传》的内容却被后来的史书中引用,比如《后汉书》里就引用过曹操屠徐州城的内容。而在《三国演义》里则是大量引用了《曹瞒传》的内容,因此一个大奸大雄的形象才树立在读者面前。所以曹操到底有没有杀过那么多人还存在争议。当然曹操杀过的那些人如杨修、孔融、华佗等人都是社会精英,也都没犯什么罪,被杀的确很冤枉。所以好杀的本性的确是曹操人生中最大的污点。
总结
但总体来说曹操还是功大于过的,也堪称是历史上的一位伟人。当然对于历史人物可以有不同的评价,对于曹操的争议也还会继续,在今天的社会里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已经不在局限于政治观点和文学作品,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也更加清晰,因此对于历史人物有不同的评价和争议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