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吸收的波长不一样。红外吸收光谱法中,样品吸收的是红外波段的电磁辐射;紫外可见光谱法中,样品吸收的是紫外-可见波段的电磁辐射。
2、仪器原理有区别。红外光谱法应用的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红外光经过迈克尔逊干涉仪发生干涉后照射样品,采集到样品的干涉图再经过傅立叶变换得到样品的光谱; 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用双光路分别检测样品和参比的透过光强,然后做差得到的样品光谱。
3、光谱反映的意义不同。红外吸收光谱能给出样品分子的振-转结构信息,可以用于鉴定分子结构; 紫外-可见光谱给出的是分子的电子态跃迁信息,用于确定分子的激发性质。
扩展资料:
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上是其分子中生色团及助色团的特征,而不是整个分子的特征。如果物质组成的变化不影响生色团和助色团,就不会显著地影响其吸收光谱,如甲苯和乙苯具有相同的紫外吸收光谱。
另外,外界因素如溶剂的改变也会影响吸收光谱,在极性溶剂中某些化合物吸收光谱的精细结构会消失,成为一个宽带。所以,只根据紫外光谱是不能完全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还必须与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以及其他化学、物理方法共同配合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外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于研究不饱和有机物,特别是具有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而红外光谱法主要研究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在拉曼光谱中出现)。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如Ne、He、O2、H2等之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区均有吸收。除光学异构体,某些高分子量的高聚物以及在分子量上只有微小差异的化合物外,凡是具有结构不同的两个化合物,一定不会有相同的红外光谱。通常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反映了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以用来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而吸收谱带的吸收强度与分子组成或化学基团的含量有关,可用以进行定量分析和纯度鉴定。由于红外光谱分析特征性强,气体、液体、固体样品都可测定,并具有用量少,分析速度快,不破坏样品的特点。因此,红外光谱法不仅与其它许多分析方法一样,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该法是鉴定化合物和测定分子结构的最有用方法之一。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也称作紫外和可见吸收光度法,它包括比色分析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这种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红外 (IR) 和紫外-可见光谱法均使用电磁辐射研究分子。红外光谱法使用的波长更长、能量更低,通常为 4000–400 cm-1 (2500–25000 nm),但也可拓展至 7000–350 cm-1 (1400–28000 nm)。UV-Vis 光谱法使用的波长范围在紫外及可见光区域,通常为 190–900 nm。
IR 光谱法是利用 IR(通常为 FTIR)红外光谱仪测量在样品中引起分子振动所需光能的一种技术。分子中的每个官能团都具有特征性振动,可以反映在 IR 光谱的不同谱带上。因此 IR 光谱的各个谱带可用于测定样品中存在的官能团。这使得 IR 光谱法特别适用于化学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