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应该让他们多出门锻炼,多跟别的老人接触,让他的思维保持活跃
有关专家指出,随着世界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高,在出现社会老龄化的同时,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率将越来越高,21世纪人类最大的敌人将是以阿尔察默病为代表的老年痴呆症。
美国纽约大学在研究指纹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时发现,十指中多数朝向小指一侧的簸箕型指纹的存在率,3倍于未患老年性痴呆的老人。
这位名叫赫尔曼的研究者,把50名诊断为老年性痴呆的病人和50名健康的人的指纹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老年性痴呆病人十个指头中有八个指头为小指侧簸箕型指纹的人占72%,而健康人对照组中只有26%;病人组中有14人的十指全部为小指侧簸箕型指纹,而对照组中只有4人。这仅是一个统计学的调查资料,它并不意味着凡是十指中有八个指头是小指侧簸箕型指纹的人,都一定是老年性痴呆者,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从指纹来判断某人是否患上了此症。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代谢功能逐渐下降,细胞核内产生出一种脂褐质素,这是一种不溶于酸、碱和有机溶剂而易积聚于细胞内的废物,它的沉积可形成老年斑。过去人们认为,老年斑发生在面部、颈部、胸部及手足背部、四肢顶端,现在的研究表明,老年斑不仅发生在皮肤表面,而且积聚于心、肝、肾上腺及脑等重要组织中,它可使脑细胞变性,脑功能不全,导致老人的记忆、思维、语言等发生程度不同的障碍,是引起老年性痴呆的另一原因。推迟老年斑的形成,可延缓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和发展。从近代的研究成果来看,维生素e、c,对氯苯氧酸、二甲胺基乙酯及激素等药物、对阻止与消除不溶性脂褐质素具有较好的疗效。另外,体育活动也司以增强血液循环,减少脂褐质素在血液中的沉积。
有研究表明,人有易患老年痴呆症与不易患老年痴呆症的两部分,且在20—40岁左右时就开始出现征兆,如及时预防、诊断和治疗是可以大大缓解或减轻的。
老年痴呆病态的三个特征,有助于家庭亲人间将痴呆症与生理性健忘加以区别,这样可以对家人排除精神压力,减少怀疑、不安和恐怖情绪。这些特征是:
①痴呆症患者的健忘相当厉害,以致使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过去经历的事情全部忘记,而一般生理性健忘者是不会这样的。
②痴呆病人不只是记忆力衰退,而且出现多种病态的症状。由于患者的脑障碍逐渐扩大,以致连最简单的计算也不能进行,自己在什么地方也弄不清楚,或者过去会操作的电视机也不会操作了。也有的患者一改以往的性格,变得易于发怒和激动。
③痴呆患者本人不知道自己健忘,而一般健忘的人自己能发觉自己的健忘毛病,并能自我克服或改正。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还可以用一些测试方法,这些试题在一般人看来过于简单,但对于痴呆患者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实用痴呆症测试题如下:
——今天是何年、何月、星期几?
——这里是什么地方(地名或设施名称)?
——请说出最近身边发生的事情。
——现在的国家总理是谁?
——请从100开始,按7递减,心算算出结果。
——由别人说出3个或4个数字,然后请他把它们倒背出来。
(例如,别人说“1、2、3、4”,让他说“4、3、2、厂。)
——让他画出一些模拟性的简单的线条图。
如果能答出全部问题,则不是痴呆症。另外,一题中即使答错日子,但能说出星期儿也可以。回答第五题时,不能扳指头计算。这些问题对于老年性痴呆是很难的,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实用诊断方法。
除了真正的老年痴呆症之外,在老年人当中还有一种叫做老年期抑郁症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在某些方面也与老年痴呆症很相似,很容易被误认为老年痴呆症。
这类病人由于精神情绪抑郁而表现为活动减少,很少说话,生活显得懒散,表情呆板,貌似痴呆但并不是痴呆症,因而有“假性老年痴呆症”之说。
老年期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病症,约占65岁以上老年人的5%—10%,是一种功能性精神疾病。为了便于与老年痴呆症相区别,特在本章内予以介绍。
如系老年期抑郁症的病人表现为行动迟缓或减少,常退居屋角或整天躺在床上,平时不愿讲话,家人唤之,病人常常只以轻声细语相答。平日生活显得懒散,不愿洗澡更衣。病人的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面容憔悴,感到活着无趣,度日如年。当病情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消极的自杀行为。
老年期抑郁症病人还常伴有某些身体不适,而以顽固性便秘最为突出。但上述这些抑郁现象有时并不很明显。若从现象上难以判断真假痴呆,但可试用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丙眯嚎等进行治疗,如系“假性老年痴呆症”,病人在服用抗抑郁药之后其病情会见到好转。
此症虽不是脑器质性病变,但后果却较严重。病人的表现越相似于痴呆,其潜在的危险性也就越大。故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警惕这种“假性老年痴呆症”的病象。
“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上升,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已成为中国居民的第一死亡原因。数据表明,在40岁以上人群中,患脑卒中的年龄在65岁以下者占了近50%,说明卒中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以上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在近日启动的2014年“世界卒中日”宣传周活动中透露的数据。
中年男性患病率最高
王陇德说,自2009年6月启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以来,全国各级医院、基层医疗单位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总结多年的筛查数据,我们发现,卒中明显“偏爱”农村男性劳动力。
相关数据显示,脑卒中的患病人群特点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60至64岁的人最易患卒中,但现有劳动力人群在卒中患者中占50%,这意味着在未来20年中,中国的慢病发病人数会增长2到3倍。
“从数据上看,中国人脑卒中平均发病年龄为63岁,比美国人的73岁早了10年。”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表示,脑卒中确实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对健康重视程度不及女性、不良生活方式较多、承受生活工作压力较大有关。而在农村,因受教育水平、医学科普教育等多方面限制,村民对有关疾病的控制率较低,不良生活习惯较多,这些都是导致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持续攀升的特点。
慢性病是卒中的“先头兵”
近年来,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在我国高发态势明显。根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高血压是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其次是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大于2.59mmol/L),第三是糖尿病。但是,当前民众对慢性病防控效果不佳,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王陇德说,脑卒中患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治疗和控制方面,高血压控制率不到20%;低密度脂蛋白控制率在6%左右;糖尿病控制率在36%左右;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比例不足1%;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仅有7%左右。这些数据说明,大批脑卒中高风险人群的危险因素,还没能得到有效干预,60%以上的患者处于高危险状态,复发率非常高。
北京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胡大一强调,脑卒中虽然发病急,但它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积极治疗相关危险因素,让各项指标达标,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重中之重,它是推迟我国脑卒中平均发病年龄、低发病率、低致残率、低死亡率的重要举措。美国近20年以来,脑卒中发病率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与其血压达标率上升有密切关系。
骨质增生怎么治疗?目前国内骨质增生怎么治疗的方法有很多,治疗都存在着局限。
一、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充分发挥了药物的作用,但因导入药物为液体,易挥发,药效不持久,限制了该方法的治疗效果。
二、紫外线疗法:其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杀菌作用;(2)消炎作用;(3)止痛作用;(4)促进伤口愈合作用;(5)脱敏作用;(6)促进维生素d3的形成;(7)调解机体免疫功能等。
三、按摩与牵引。适用于颈、腰椎骨质增生症。按摩与牵引完全靠外力的作用,只对局部进行治疗却忽视了对人体内整体地调节,因此,只能起到暂时的止痛作用,而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四、针灸:针灸可通经活血并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局部的水肿和炎症,但对骨质增生来说,针灸只能起辅助作用。
五、西药治疗。目前西医对本症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常采用对症处理,如疼痛时可服一些解热镇痛的药;麻木者可选用b族维生素类药物;关节肿胀有积液者可给予局部抽取积液或局部封闭等疗法。但实践证明这些治疗方法均不理想,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病情易复发。
六、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不是骨质增生的首选疗法。当选用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七、贴剂治疗。临床治疗显示,不论内治、外治都有一定疗法,如藏药立证藏药贴,治疗骨病效果不错,在一定程度上已取代手术,并且,,无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