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茶之礼自古有之,作用有二:一为‚去尘‛;二为‚醒茶、润茶‛,以唤醒茶质,便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前者是从清洁卫生的角度而行洗茶之仪,后者则是为更好地品味茶之香气和滋味而设洗茶之礼。及今,茶叶加工生产的卫生情况大为改善,洗茶之清洁功效就显得不是太重要了,‚醒茶、润茶‛则成为‚洗茶‛这一礼仪最主要的内涵。故现代的洗茶称之为‚醒茶‛或‚润茶‛更为合适。
人们在冲泡乌龙茶、黑茶(普洱茶)、红茶等茶时,往往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并称之为‚洗茶‛。
对于‚洗茶‛,今人常误以为由于茶叶不洁,因此要洗茶,甚至一些茶人也如是解释洗茶的作用。其实不然,‚洗茶‛自古有之,除‚去尘‛之义外,更主要是起到‚润茶、醒茶‛的功效,更好地品味茶的香气和滋味。‚洗茶‛不仅是茶饮时的一道必要的程序,同时它还是中国五千年饮食文化和文明礼仪於茶饮时的一个体现,含蕴着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涵、文化底蕴和高雅深沉的审美情趣。
孔子《论语〃乡党》篇中提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yi,音‘易’)而餲(ai,音‘爱’,饐与餲同义,都指食物腐败变味,但餲的程度更重),鱼馁(nei,音‘内’,鱼腐烂为馁,肉腐烂为败)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意指烹饪火候失当),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此段文字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的饮食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其主要内涵有两层:一是饮食要讲卫生,这是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重要措施;二是饮食制作时应讲究选料、加工和烹调方法,不可粗制滥造。 沏泡茶叶所含有的‚洗茶‛之程序,正是这种饮食文化在茶饮上的一种表现形式。洗茶一可以去除中茶叶中可能夹杂的灰尘等不利身体健康的杂质,二可以通过‚醒茶、润茶‛迅速将茶汤品质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使饮茶人更快、更好地品饮到最佳口味的茶汤。
洗茶之礼源自唐宋,然因各朝制茶方法不同,饮茶习俗有异,洗茶之表现方式亦有所不同。唐宋之时,茶叶加工时是先将鲜叶蒸熟后捣碎,将碎茶制成团茶后再供烹煎饮用,而明代以后,制茶方法发生重大变革,由蒸青团茶变为烘炒制的散茶,茶叶不再蒸熟捣碎,而是整叶烘炒,饮用时不用煎茶,而改用热水沏泡。相应地,饮茶礼仪及其表现形式都随之有一定的变化,洗茶亦如是。 唐时洗茶未成为一道专门的程序,洗茶主要表现为烹茶时去掉第一煮时的水沫,以其味不正,影响后面的饮用,陆羽《茶经〃五之煮》中有:‚第一煮水沸,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之说。
茶叶尤其是绿茶中的有益物质往往是在头道茶中最大程度析出的,头道茶倒掉非常可惜。
许多茶友想用头道茶来“洗”农残。实际上农药多为脂溶性物质,热水只能溶解和稀释很小部分的量,单靠头道茶就可以洗去农残实在是不可能的事情,想保证茶汤无农残的话,只能建议你购买有机茶完全无农残。买茶的时候要注意看是否有检测报告,如果有农残检测合格的报告,才能放心喝。推荐自嘉茶,来自纳雍的有机绿茶完全不施农药,有SGS的检测报告。还有的茶友想洗掉杂质或者灰尘,实际上只要是标准厂家生产出的茶叶,一般都不会存在卫生的问题。
不是,但普洱要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