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statins)是临床上应用很普遍的一类降脂药物,随着全球第一个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获美国FDA批准(1987年)上市以来,辛伐他汀、阿伐他汀等他汀类新药不断问世。许多大型研究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甚至使斑块消退,从而打破了心血管病不可逆转的传统观念。
关于长期使用该类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研究已经超过10年,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肝酶增高,尤其是在使用的前3个月,如果病人的肝脏酶血检查值高出正常上线的3倍以上,应该综合分析病人的情况,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肝功能变化的可能,如果确实是他汀引起的,有必要考虑是否停药;如果出现肌痛,除了体格检查外,应该做血浆肌酸肌酸酶的检测,但是横纹肌溶解的副作用罕见。另外,它还可能引起消化道的不适。
最近美国的研究者报道,34例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14天后,就已经能检测出病人体内辅酶Q10的降低。研究表明患者由于使用他汀类药物不但会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胆固醇的水平,也会降低在胆固醇生成途径中的其他一些中间产物水平,包括辅酶Q10,使辅酶Q10的水平下降。而后者对于线粒体能量的产生至关重要。他汀类药物与辅酶Q10的关系已受到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明确指出他汀类药物能阻断体内辅酶Q10的生成,会造成病人体内辅酶Q10不足,且这种现象在老年病人身上更容易发生,特别是已有心衰的病人发生‘他汀类’诱发的辅酶Q10不足,会使心肌功能进一步恶化。因此,对于慢性心衰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利弊之争,仍然需要进行确定性试验来进一步阐明。
伊什特万教授(Dr. Horváth István)
目前,匈牙利伊什特万教授(Dr. Horváth István)经历了20多年的研究,发明一种胆固醇疫苗,可以通过免疫接种可诱导抗胆固醇抗体的产生,解决了现行的心血管疾病的疗法不可能治愈疾病并且有很大的副作用的难题。
现在常用的就是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洛伐他汀副作用要小一些,是辛伐他汀的替代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