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牛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卵磷脂,以及钙、铁等微量元素和脂溶性维生素A、D、E等,所以长期以来都被人们看作是物美价廉的营养补充品,特别是对于生活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一天一杯牛奶就可以实现25%的钙质补充,以及维生素D的每日需求量,这的确是一种较为便利的补充营养素的方法。不过牛奶虽然营养丰富,但喝多了也未必是件好事,近年来已有不少研究结果表明,过量饮用牛奶有以下三大弊病。
1、喝牛奶过多会加快骨钙的流失:美国哈佛大学有一项进行了长达18年的研究,于2003年发现,多喝牛奶并不会降低骨质疏松的骨折发生率,也就是说,牛奶与骨质疏松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密切的联系。牛奶确实可以补充钙质,但摄取过多的动物性蛋白,比如牛奶、肉类等,反而会加快骨钙的流失。哈佛大学的营养学系主任沃尔特�6�1威廉指出,含硫的动物性蛋白进入人体后,会让血液呈现酸性反应,逼迫身体从骨质中提取钙质来平衡酸性血液,所以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取量越多,钙质排出体外的机会就相对增加。
2、牛奶可能会导致某些人的胃溃疡恶化:十多年前,牛奶曾被人们看作是保护胃壁的饮食良品,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和乳糖可以形成薄膜保护胃壁。但有些人喝完牛奶后反而胃更痛了,后来发现这是因为牛奶中的酪蛋白不易消化,会在胃中凝结成块并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进而让胃溃疡的症状加剧。所以如果有人喝完牛奶两小时后,出现不舒服或者是胃痛的情况,建议最好不要喝牛奶了。
3、促进癌症的形成:鲜奶主含水分,全脂鲜奶约含3%的动物脂肪,低脂牛奶也有1%—2%的动物脂肪,只要不是一天喝上很多杯,吃进肚里的动物脂肪量不是很大,可每天喝5杯以上牛奶时,就应计较其动物脂肪的含量了。牛奶的动物脂肪含五成饱和脂肪酸,被视为促成全身动脉硬化、冠动脉心脏病、血栓性中风、乳癌、大肠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主要成分。饱和脂肪酸如何促成这些慢性病,答案虽不是很清楚,但脂肪在动脉血管壁上沉积成条状物,是动脉硬化的前奏;高脂食物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使血液容易凝结成血栓,引起中风;高脂食物又会促进胆汁的分泌,使脂肪更容易吸收,但大量胆汁里有大量胆酸,是大肠的促癌物,促进大肠癌的形成;动物脂肪又会增加血液里胆固醇的含量,胆固醇又是肝细胞制造胆酸的原料,故喝多了牛奶,势必大量增加胆酸的分泌,胆酸流出胆囊住入十二指肠后,随着肠蠕动来到大肠,慢慢促成大肠直肠癌。全脂牛奶还可能增加其它癌症的发生率,例如口腔癌、胃癌、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癌等,学者认为动物脂肪是促癌物,能藉多种机转(方式),促进癌症的形成。
所以,喝牛奶不要过多。也就是说,牛奶的营养价值不可取代,如果对牛奶没有过敏反应的话,基本上还是鼓励饮用,但在饮用的量上要有所控制,一般每天1—2杯就能提供身体所需的钙质了。此外喝牛奶时要避免空腹,因为牛奶会让胃酸分泌,尤其是冰牛奶会刺激肠胃道造成腹泻,所以牛奶最好是饭后饮用,或者是搭配食物一起饮用。
研究人员认为,大量饮用牛奶会增加人体中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I)的水平,而IGF-I与更高的身材紧密关联。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几乎每一种癌症都与IGF-I有关联,IGF-I是一种促使癌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因素。
牛奶的补钙功能受到质疑
对于牛奶可以补钙,从而防治骨折和骨质疏松的观点,一些研究也提出质疑,一项为期12年、涉及78000名妇女的哈佛大学的护士健康研究表明,大量饮用牛奶的妇女比那些少量饮用或者不饮用牛奶的妇女骨折的比例高两倍。
医学研究表明,大量钙流失是导致骨折的主要原因,盐和动物蛋白质,例如鸡肉、鱼、蛋等都会引发钙流失。牛奶中含有的几种蛋白质也会引起钙的流失,从牛奶中吸收到的钙有三分之一会从尿液中被排出,而从奶酪中吸收的钙三分之二会流失。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最高的正是那些牛奶和奶制品消费高的国家,例如:美国、瑞典、芬兰等。北欧的爱斯基摩人平均每天吸收250~400克动物蛋白,从鱼骨中吸收的钙质有2200毫克,却是世界上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最高的民族。而饮食中乳制品很少的亚洲国家,骨折发生率最低。
常见的包装都是200或者250ml左右的,不需要太纠结,正常250ml的,一天一盒就可以了,如何喜欢,小包装的一天可以喝两盒,或者一盒牛奶+一小盒酸奶也是可以的。
1、一天喝三次牛奶可以,每天量不要超过1000毫升。
2、最好在午饭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喝蒙牛牛奶比较好。
3、一般在晚饭后半小时或者睡前半小时喝牛奶比较好。
4、早饭后喝牛奶,能保证人体一天的营养;晚上喝牛奶,不但有助于睡眠,而且有助于人体对其营养成份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