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为“小尾巴”,别人说什么做什么,是情商低的表现吗?

2025-02-05 20:59:5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最近总是听到宝妈抱怨,自己家的孩子不会自己玩?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玩的时间不会超过2分钟,只要发现没有人关注他,就会又哭又闹的,非得有人坐在他身边和他一起玩才可以,有的家长用“痛并快乐着”安慰自己,觉得孩子依赖自己。

其实,正常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可以自己玩了,甚至玩的时间可以达到半小时之上,表面上看孩子不会自己玩只是小事情,等到孩子长大之后,自然就会便好,殊不知,孩子长时间不会自己玩,长大后便会变得不会自我安排,自我安慰。

对于孩子来说,整个世界都应该是新鲜的,充满好奇的,所以他们并不会觉得无聊,除非孩子没有机会自己玩,每次都要靠大人的“帮助”才能提起兴趣,如果宝宝连摆脱无聊的技能都没有的话,又怎么能指望孩子处理自己的情绪呢?

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玩,并且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玩,所有家长都会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很多事情必须依靠自己才能成功,而正是家长这样的认知,错过了孩子“自己玩”的最佳时间。

所以,家长要学会适当的放手,让孩子尽情的享受自己玩的乐趣,这样才有机会安排自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时,才能更好的安排自己能力、情绪。

0—1月的宝宝:

这个时候的宝宝每天的视乎就是吃、睡以及排便,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家长可以在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的情况下可以不用理宝宝。

2—3月:

这个时间段的宝宝,睡眠时间开始减少,家长可以适当的逗一逗宝宝,只要让孩子能够看到你,听到你的声音就足够了。

3—6月:

这个时间段的宝宝,已经开始接受信息了,家长在孩子醒着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做一做被动操,帮助孩子练习抬头、翻身等工作,也可以和孩子进行说话;

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的精神状况,一旦孩子出现困意,就要及时哄睡,可以给孩子念念故事,唱首儿歌或者诗歌等等,孩子睡前不要让孩子太兴奋,让孩子平静的入睡。

6—9月:

这个时间段的孩子可以自己玩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以上,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牙胶,磨牙棒等物品让孩子“啃啃啃”;

家长要注意,这个时间段的孩子很可能已经出现了分离焦虑的现象,所以如果孩子玩一会儿就出现分离焦虑的现象,家长不要立刻将孩子抱起,只要坐在孩子身边,递给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9—12月:

这个时候孩子的独立能力已经开始显现,在不受打扰的情况下,孩子至少可以自己玩45分钟以上,一些复杂的玩具孩子也已经可以玩的很好 ,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坚持,只有玩的越多,孩子才会越喜欢自己玩。

1岁以上: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是难管,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孩子可以坐上很长一段时间,可是如果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孩子可能一分钟都坐不住,所以,家长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家孩子感兴趣的事情。

除了室内游戏,带孩子进行户外游戏也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的防风,充分的运动,可以更好的消耗孩子的体力,这样孩子才能坐得住。

回答2:

孩子成为“小尾巴”特别听别人的话,没有一点主见,其实并不是情商低的表现,只是孩子不善于表达,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这种问题一定要帮孩子纠正过来,多陪孩子,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

回答3:

孩子在2~3岁的时候,是没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的,别人说什么做什么并不是情商低的表现,这个阶段还是处于模仿阶段,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喜欢做什么,还有别人让自己做什么,自己也会去做什么。

回答4:

并不是情商低的表现,只是他还没有培养出自己独立的意识,所以说会模仿别人,父母应该对他进行正确的教育,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