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是福》不是郑板桥的诗词,只是一个关于他和他弟弟的故事,里面有一首诗词,向他弟弟说明这个意思。以下是全文:
郑板桥的弟弟郑墨在家务农,忽然有一天,郑板桥收到了弟弟一封来信。弟兄俩经常通信,然而这一次非同寻常,原来,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墙,郑家想翻修老屋,邻居干预,说那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不是郑家的,郑家无权拆墙。其实,这契约上写得明明白白,那堵墙是郑家的,邻居借光盖了房子。为了这堵墙,官司打到县里,尚无结果,郑墨越想越难过,感觉太受人欺负了,心里的怨恨实在咽不下去。于是自然想到了在外做官的哥哥,自觉得有契约在,再加上哥哥出面说情,这官司就必赢无疑了。郑板桥知道此事后觉得很不自在,考虑再三,给弟弟写了一封劝他息事宁人的信,同时寄去了一个条幅,上面写着“吃亏是福”四个大字。同时又给弟弟另附了一首打油诗:千里告状只为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郑墨接到信羞愧难当,当即拆了诉状,向邻居表示再不相争。那邻居也被郑家兄弟的一片至诚所感动,表示也不愿意继续闹下去。于是两家又重归于好,仍然共用一墙。这在当地一直传为佳话。这故事告诉我们,人在现实生活中,最难得吃亏的是财,最难得忍受的是气,往往被气所激,被财所迷,做出不可收拾的局面来,一打官司,难免为了争个输赢而打点“官府衙门”,大多是丢了西瓜,捡个芝麻。这样的关口,两相争必相伤,两相和必自保,实在不值得争赢斗狠,种下深仇大恨。像长城那样宏伟的工程,秦始皇死后尚不能拥有,将国比家,道理还不是一样吗?想想,人赤条条的来到世上,又赤条条的复归黄土,争来争去确实没有什么意思,何不学学郑板桥吃亏是福和“让他一墙又何妨”的宽宏大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