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摆脱某种人格是它让你痛苦, 但摆脱不了的真正原因是它给你提供了好处让你自己不想离开,只是你没看到,那些好处如果舍弃了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未知、不安或痛苦。
2、真想摆脱某种人格缺陷,其实得摆脱这种缺陷带给你好的那一面,同时需要做好准备主动面对改变过程中的各种未知与心绪起伏不定。
3、比如自卑,其实会给人提供一些代偿性的好处。 很多自卑的人觉得自己不好,希望别人认可。所以会经常迎合别人需求,讨好别人,结果是很多自卑的人朋友关系都还不错。这个表面融洽的关系就是自卑带来的好处,这种关系幻像可以持续抚慰自己的脆弱。
然而没有鸟用,从时间分配上看,如果你大部分时间讨好别人,那没多少时间是在做自己的,这样就该自卑接着自卑,不会有什么变化。然后你还要费力维持朋友关系 并且害怕得罪他们 害怕失去他们。
4、真想改掉自卑需要舍得放弃这种讨好别人而来的良好关系幻像,转而面对自己把自己做好,同时要学会承受改变过程的困难和不适应。待某天你站在某处就不禁喜欢自己时.一定会有人对你喜欢和好奇,稳定的关系会开始真正形成,你不再需要通过任何讨好去获得某种融洽关系。
建议你可以换个温馨的环境,调整好心态,多跟其他人交流,努力变得活泼开朗,多结识一些有趣的朋友,都可以慢慢的帮助自己改变性格。
摆脱原生家庭造成的人格缺陷的方法:
1、展开一场深入、持久的自我辩论
首先,找到那些支持与反对“图式”的证据。比如一个感到自我缺陷的人可以列出“我的丈夫和孩子爱我、我的同事对我有很好的评价”证明自己是有很多优点的。
其次,重新归因那些支持不良图式的证据。童年时候的经历,可以归因于家庭环境的问题;而童年以后的经历,更多的是源于自己的错误的图示应对方式。通过驳倒一个个原来看上去合理的证据,使自己相信这些观念是需要改变的。
2、表达关于创伤的不满和悲恸
通过想象和父母对话或是写一封不寄出的信,让心底那个受伤的小孩发泄受伤的愤怒与悲痛。
同时我们还可以去感受自己童年时未被满足的愿望,让现在这个有能力的自己去实现它。
3、改变具体行为或环境,打破原有的图式应对方式
先改变自己的行为,尝试在现有环境里有健康的表现。列出一个你不满意的行动清单,当觉察到自己又在进行这些行动,及时对自己喊停,然后经过思索,采取并非自己习惯、却更加健康的行动方式。
当我们意识到,在已经学会了如何妥当行动以后,自己身处的环境仍然会带给自己伤害,我们就有充足的理由不后悔地离开。
怎样降低或完全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负面影响?
今天跟大家谈论一个话题,从一个我们不是很熟悉的名词:“原生家庭”开始。文章有点深度,但是值得您去看,就能明白自己家庭中为什么会存在一些问题,自己为什么会存在一些问题,而又是为何,这些问题又在孩子身上重复出现了。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那个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的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因为,你的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而作为父母请你一定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创造一个文化。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你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家庭幸福。
原生家庭影响你的人格和亲密关系
原生家庭
我们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一个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不记得的事情对你影响更大
不记得的事情对你影响更大
记得的事情,和当你年幼在原生家庭时一些不记得的事情,哪个对你的影响比较大呢?
是那些我们不记得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人好比一台运行良好的电脑,平时我们看到的电脑界面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界面,但决定呈现这些界面的程序却隐藏在电脑编好的程序中。因此,我们也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的驱使,而表现出现在的行为。
在人际互动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知不觉中学到的一些行为,有些时候也会反其道而行之。
由于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对事情的要求有不同的规则。
比如一对新婚夫妻,妻子坚持牙膏要从底部开始挤,丈夫却从中间一捏,就把牙膏挤出来了。妻子会说牙膏本来就该从底部挤,丈夫会说:“你的本来和我的本来,本来就不一样。”
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习惯和规则。
比如:一个原生家庭家教严格、亲密度高的妻子新年陪原生家庭关系疏离的丈夫回家,吃完年夜晚丈夫一家人四散离开,看电视的看电视,玩的玩,留下新媳妇一个人在饭桌边面对满目杯盘,丈夫看也不看自己一眼——妻子感到受伤以致哭泣,而丈夫却觉得不解;等到丈夫回妻子家的时候,大年初一,一家人早起煮
寸草心心理咨询提醒在自我探索过程中,对于原生家庭至少要有下列一些基本的了解:
1、 家中排行:
每个人在成长中多少都会留下某些印记,就是所谓的“心理按钮”。对身为老幺的人而言,在家里他没有决定权,如果要突显自己,讲话就得特别大声。一个总是害怕得不到注意而提高音量的孩子,日后在人际关系上最敏感的,就是别人是否能尊重他的意见。一旦觉得被忽视,就容易“情绪过敏”而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2、 成长背景:
一个从小看母亲总是用眼泪操纵父亲的小孩,长大后当他看见妻子掉眼泪时,立刻大发脾气,而不是去安慰她;因为那一刹那间,儿时的影像仿佛又重演,他的潜意识里,认定妻子就像母亲要控制父亲一样,其实这个妻子很无辜,她只是不小心触碰了丈夫的心理按钮。生活中有很多情况,是因为我们把过去和现在混淆,以为过去的事情又再度发生了,其实,在你身边的人只是碰巧触发了你的心理按钮。
3、 内在誓言:
每个人的心理按钮各不相同,有人怕“不公平”,有人则怕“被冤枉”,但也有人行事风格深受“内在誓言”的影响。“内在誓言”,也可以说是成长经验中的“座右铭”,或是一直留在心中的某种理念,成为我们人生的指导原则。成长背景无形中灌输我们很多信念,这些信念不但牢不可破,而且不断影响着我们。“内在誓言”有其历史性的功能,曾在过去人生某个阶段中保护我们不致受到太大的伤害。
原生家庭的力量可以成就一个人,也足以毁掉一个人。但性格这种东西是与生俱来的,已根植于骨髓。
一个人的性格会影响思维方式,行事风格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同时生养父母的性格对于整个家庭、对于孩子教育观点的影响,造就了孩子的性格间接影响人生。性格的缺陷,自卑,对待社交掌握不好度,不会表达造成的人格缺陷。
原生家庭对孩子教育影响根深蒂固,伴随一生。性格有缺陷需要时刻反思自己调整自己,来摆脱原生家庭影响修复性格缺陷,养成独立人格。
摆脱人格缺陷 首先学会释放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从他们控制下解放自己,才能获得情绪和内心的真正平静。
重新认识和父母的相处模式,在照顾自我与关心父母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不要拿父母的错误去惩罚自己,你的态度能决定重新开始自已的生活,学会放下,试着原谅,活出一个属于自已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