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谎是一种用语言虚构、捏造事实来掩盖自己的意图,或用不正确的方式隐瞒部分或全部事实的欺骗行为。说谎是当今中小学生中的普遍现象,甚至有些学生说谎水平之高常常出人意料。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调查,问题是"你说过谎吗?"结果是100%的成年人(包括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都坦率地承认自己说过谎,并能坦然列出自己的几个谎言;而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则是先会问为什么,在觉得说出后对自己没有危害才承认自己说过谎,并很不情愿地说出说谎的理由;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却大多数先说自己没说过谎,在老师追问或诱导下才承认自己说过谎。 由于撒谎具有欺骗的性质,所以常被看作是一种不能容忍的品行问题而受到谴责。如果孩子从说谎的过程中得到了"甜头",便会一发而不可收,最终发展成虚伪的、不可信赖的人。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家长和教师必须正视与准确分辨孩子的谎言,下大力气去教育、引导他们,消灭谎言,将学生培养为正直、诚实、坦率的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说谎呢? 从主观上来说,主要原因有: 1、逃避心理。为推卸责任、逃避批评惩罚而说谎。一般来说,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判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对自己因难于自控而犯下的过错是有所知觉的。但又害怕受到批评、指责或者惩罚,他们会想法来掩盖真相,推卸责任。 2、维护自尊。此事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常见。孩子缺乏判断力,认识事物的能力有限,有时不善于将想象与现实分清,由此而造成说假话的现象是很常见的。比如小吴看见同桌小林的漂亮妈妈来学校接他很自豪,便对其他同学说?quot;我妈妈比她更漂亮."其实小吴的妈妈并不是很漂亮,只是不想让小林太得意。 3、虚荣心理。年龄稍大点的学生期望得到他人尊重,取悦他人,自己的能力又达不到目标,于是就以撒谎来炫耀,满足虚荣心。如,说谎提高成绩,或吹嘘自己,让人刮目相看。 4、懒惰心理。一些学生学习懒散,喜欢用简单、不费力的方式去达到目的。说谎就是最轻松、方便的手段。如,骗老师说自己早已完成作业。 从客观上来说,主要原因有: 1、成人影响不良。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和老师的形象都很高大,其行为与品质时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由成人不诚实的行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往往是大人们始料未及的。如,学生明明看见某老师刚整理过钱包,可当别的老师因急用来向这位老师借钱时,他却说钱包忘带了。学生先会对老师的行为深感惊讶,继而会怀疑老师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最后可能将这种行为作为合理的行为而接受下来,当以后别人向他寻求帮助时,他也会利用谎言来回避和拒绝。 2、教育方法不当。这也是许多孩子不诚实的原因。孩子说谎始于家长说谎,如,用恐吓的谎言、许诺的谎言、威胁的谎言来暂时稳住孩子。殊不知,多次之后孩子就会明白全是骗人的鬼话。哲人罗素说过,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又如,有的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虽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就会精心编织谎言为自己开脱。也有些教育者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厉、苛刻,教育方法也比较简单粗暴。为了避免惩罚,孩子必然用谎言来保护自己。 3、社会影响复杂。青少年的说谎欺骗行为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虚假现象,如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广告等媒体的信息言过其实或具有欺骗性,更多的是伪劣产品、假文凭、假钞票等等,这些现象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学生说谎是社会、成人说谎欺骗现象的综合反映。 4、危机环境压力。如考试竞争、班干部选拔等压力的存在,是导致小学生说谎和欺骗的现实诱因。这种危机环境常需要他们作出不同的抉择:到底是说实话办实事对自己不利,还是为了有利于自己而说谎欺骗?在特定的条件下,很多学生会选择说谎。 5、无奈的从众心理。如,群体中很多人说了谎,群体内无形压力非常强大,个体在其中孤立无助,为了缓解压力,不得不从众说谎。 要纠正学生撒谎,首先要正确区分撒谎的性质。未成年的孩子偶尔说说谎,可视为天真幼稚和幻想,或为了掩饰错误,保护自己。但,由于环境及教养等原因,长期说谎并从中得到益处,今后常会采用说谎和欺骗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学生说谎,是一种不敢正视某种事实的表现。在种种利害关系面前,他们采取逃避不利、趋向有利的选择,实际上是错误的。长期不诚实而且撒谎的性质涉及到了道德、品行方面的问题,就是一种品行障碍。教育者要将有意说谎与无意说谎区分开来,对有意说谎者一定要严格教育,而对无意说谎者,则要正面引导。 辅导矫正策略: 1、了解说谎动机,正视反省自己。学生说谎都有其一定的心理原因,了解动机,我们才能找到辅导矫正之法。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关爱学生,宽容、真诚接纳他,使之感受到安全、温馨、被信任,不会挨批受罚,才会大胆说真话。唯有这样,学生才会正视自己,反思自省,乐于改正。反之,说了真话又不信任,或不公正对待,就会强化说谎。 2、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感悟沟通互助。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用游戏、小品、情境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这样说对吗?》、《这个"故事"改不改发生?》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辩论、倾听、体验,互相感染、启发,在群体传感中获得感悟、反思;结合班队活动渗透心育,在愉快中感动,接受教育;利用同辈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经历等相似的同辈资源,开展同伴互助辅导,不仅能有利于容易沟通和接受教育,认识撒谎的坏处,有利于心理上互相支持,还有利于培养其助人的品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以群治独,学生特别喜欢,对他们的震撼之大是其它心育方法不可比拟的。 3、引导自我教育,自化心理压力。这是改正说谎行为的有效方法。儿童容易在有压力的环境下说谎,那么同样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节,设想减少外界环境对压力,这实质是减少了自己说谎的机会。让学生寻找撒谎的危害的资料以自学、思考。通过自我教育,懂得讲假话将贻害无穷,懂得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生活是欺骗不了的,重要的是讲真话。巴金曾说过:"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自己想什么就说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真话。"只要懂得诚实,遵守纪律,又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是能够改正说谎行为的。接着要使学生自觉地思考体验和行为自控,才能形成学生良好心理和品德。自我教育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加强学生的自身修养和实践锻炼来进行。最初阶段,辅导者可以有意地进行一些训练,等孩子能分辨是非曲直,掌握正确处理方法后,遇到事情就能头脑清醒地克制自己,真正地做到表里如一了。 4、自我暗示鼓励,形成改正内驱力。所谓暗示就是不加批判地接受一种意见或信念,从而导致自己的判断、态度及行为方式改变的心理过程。积极的自我暗示能产生巨大的内驱力,使人自信、自强不息。一般的做法是:把自己的优点、长处写在纸上,激励自己去完成目标或改正行为。如?quot;撒谎害人害己要彻底改"、"我一定能改掉撒谎的坏习惯"等,不断鼓励自己坚持良好行为。坚持自我暗示,就能逐步改掉坏习惯。 5、消灭在"第一次",及时根治说谎。学生说谎往往是日积月累而成的,而且这种不良行为一旦形成,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学生第一次说谎,内心矛盾重重,想承认错误,又怕失去信任。因此,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抓住第一次说谎时机,及时引导,宽容、真诚、信任,使之感到没必要撒谎,进行彻底自我反省,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是初犯,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责备,自我保证不再说谎,重新做一个真诚的人,这样就容易收到成效。 6、示范晓理导行,养成说实话习惯。教师、家长要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不可用谎言来掩饰自己。家校保持密切联系,合力共育孩子,不给说谎行为有可乘之机,努力使学生养成实话实说的好习惯。树立"说真话,不说谎"的同学为好榜样,形成"实话实说"习惯的人是受人尊敬的观念、舆论,提倡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实话实说,有困难有麻烦及不愿意做的事,都当面讲清楚,不阳奉阴违,不为利害和权势所动。 7、实施行为疗法,自我观察管理。对说谎时间长,难于自控的学生,还要开展行为疗法。即与学生协商,以签订合约的方式,直接帮助孩子自我观察、自我管理,消除、纠正不良行为,建立良好行为。学生出现良好行为时,及时给予奖励和肯定评价,使之保持、巩固、发展;未能完成目标,则按约定给予自我惩罚,以示警醒。可设"每天目标行为自评表",自己如实填写,教师、家长或小伙伴负责督促。持之以恒,定能改变。 因为心理辅导的本质是人际沟通的艺术,要求辅导者要全神贯注倾听,设身处地感受对方的体验,并作出积极、恰如其分的反应,所以无论运用什么方法辅导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都应注意:"辅导者的态度比知识、理论和技巧更加重要(美国辅导专家科利)。"即心理辅导教师要对受导学生以极大的热忱与真诚,具有爱心、耐心、诚心、细心和虚心。能否具备和熟练运用"五心"是心理辅导成败的关键。
朋友,你在现实中遇到小学生会和他吵架么。这种人根本不值得你去多费口舌,自己去取得良好的游戏体验就好了。
发现孩子撒谎怎么办
及时止损 承认错误 下不再犯。
为什么人们会撒谎,欺骗的7个主要原因?
欺骗有多种形式,谎言只是其中之一。根据作者Pamela Meyer,Liespotting:Proven Techniques to Detect Deception,陌生人在几分钟内相遇,一般人每天听到十到二百个谎言,尽管大多数谎言未被发现。迈耶注意到有人说谎的许多迹象。她讨论了从短暂的微表情和矛盾的肢体语言到虚假的微笑,不对称的表达,限定,疏远或强调语言,眨眼率的变化,蔑视的迹象甚至鳄鱼眼泪。
说谎者可以显示一系列症状,让他们离开。一个骗子可能经常使用诸如“说实话”或“老实说”之类的限定短语。他们可能不会在他们捏造的故事中使用“我”,以便在情感上与自己的谎言保持距离。在说是的时候,他们可能不会摇头。他们的面部表情可能会轻描淡写,好像他们优于他们欺骗的人。当他们想出一个故事时,他们可以“鹦鹉学”地回答他们被要求拖延的问题。或者,他们甚至可能会哭,以此作为从他们撒谎的人那里获得同情的一种方式。
迈耶指出,我们的直觉可以在辨别谎言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可以将我们的直觉与我们的观察结合起来,以检测我们中间的欺骗行为。她说,“如果你的直觉告诉你,有人不是完全真实的,而且你注意到他闪烁了很多,而且他给你一个不对称的微笑,注意:你有充分的理由继续追究此事”
骗子也可以通过用精心设计和不必要的细节打扮谎言来先发制人地说服他们的谎言是真实的。“恐惧的礼物”一书的作者Gavin de Becker 写道:
“想要欺骗你的人......通常会使用一种名称简单的简单技巧:太多细节。当人们说实话时,他们不会感到怀疑,所以他们不需要以细节的形式提供额外的支持。然而,当人们说谎时,即使他们说的话听起来对你来说是可信的,但对他们来说这听起来并不可信,所以他们一直在说话。每一个细节可能只是他在路上抛出的一个小钉子,但他们一起可以阻止一辆卡车。“ Gavin de Becker
有意欺骗的骗子也可以通过积极或防御性地对受害者作出谎言而更公开地揭露他们的谎言。他们可以突出自己的特点恶性到他们在说谎,他们可能会在人石墙 通过关闭它的开始甚至在谈话的受害者,他们可能会从主题完全转移,甚至愤怒回应。前中央情报局官员Susan Carnicero指出,骗子可以通过提供过多的不必要的信息来回避这个问题,而这些信息并没有直接解决手头的问题。
然而,即使我们掌握了有关如何判断某人是否撒谎的所有信息,另一个主要问题仍然存在:为什么人们首先撒谎?
以下是人们撒谎的七个主要原因:
1.保持自我形象。无论是夸大一个人的成就还是精心制作的高级故事,都忽略了关于一个人的阴暗角色的重要信息,那些因此而被骗的人正试图保留他们的自我形象。他们希望参与“印象管理”,以便其他人能够以最佳方式感知他们。一个政治家可能会对婚外情有所不满,因此他可以保持自己的道德礼仪声誉。一名员工可能会说谎为什么她长期上班迟到,把它归咎于上下班,而实际上,她是无法在清早醒来的。
2. 人格障碍和病理性,强迫性卧位。这种形式的谎言源于更深刻和更黑暗的问题 - 易于操纵的人格障碍或诸如强迫性说谎的病理问题。例如,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或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以其病态说谎而闻名。他们撒谎是为了欺骗,操纵和为了自己的利益。
那些有反社会或精神病性状能骗煤气灯下人,并削弱他们的现实感,导致他们的受害者感到失去平衡。当情况不能保证时,有些人甚至撒谎,因为它给了他们“重复喜悦” - 能够让一个人在一个令人毛骨悚然,满意的微笑的闪光中显露出来的乐趣。对他们来说,撒谎是满足他们控制的虐待狂需要的东西。
3.保护关系或其他人的感受。这些谎言通常被告知要保护重要的关系。例如,一个男人可能会欺骗欺骗,所以他的重要人物不会与他分手。或者,一个尽责的女人可能会赞美她朋友的服装,即使她认为这是可怕的,因为她不想伤害那个人的感情。虽然这种撒谎形式背后的意图既可以是善意的,也可以是欺骗性的,但其主要议程在于保持这种关系或者避免某些不必要的不必要的痛苦。
4. 保护别人。这种撒谎形式的目的是保护某人免受其行为的后果。家庭暴力幸存者可能会谎称她在误导企图保护她的施虐者时遭受的虐待程度。父母可能会对孩子的犯罪行为撒谎,以保护孩子免受可能破坏他生命的法律后果。这些谎言有助于保护某人免受责任,根据具体情况可能或可能不合理。
5.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提升自己的声誉。这是一种常见的撒谎形式,通常与一个人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给社会或关键利益相关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愿望联系在一起。潜在的求职者可能会夸大她的资历和工作经验来完成那份梦寐以求的工作。约会可能是因为他为了生活所做的事情,使某人认为他是一个理想的伴侣。这些谎言是出于自身利益而被告知获得某些东西 - 无论是地位,批准还是更有形的收获,如晋升或职业机会。
6.减轻或规避冲突。据心理学家称,一些骗子为了避免冲突和对抗而欺骗。如果说谎的行为可以带来比人际关系带来的更多好处,那么在骗子的脑海中“做”是值得做的。
在此背景下,骗子会担心惩罚或 感知面对别人的不良情绪反应真理的处罚。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可能会为了避免虐待父亲的愤怒而撒谎 - 这是一种合法的谎言,被告知要自我保护。或者,一个可怕的学生如果害怕老师的失望,可能会为考试而撒谎。
在前一种情况下,骗子有合理的说谎理由 - 她知道如果她说实话,她虐待的父亲会诉诸暴力。在后一种情况下,骗子试图安抚他自己对不赞成的焦虑,事实上,事实上,真相可能在长期内实际上对他们有利。
7.即时满足。如果感知到的谎言奖励可以给撒谎的人带来即时结果,他或她可能更容易患病。这种说谎形式完全是最终结果。它发生在一个孩子“承诺”打扫他的房间以观看他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时,但后来却没有这样做。或者当一个约会对象向我们求助于想要一个认真的关系 - 只是为了得到奠定。
这种说谎是为了满足一个人立即获得一个人所希望的结果的需要 - 几乎不用担心将来实际履行任何义务,承诺或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