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的发展与《生物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制订,主要是从初中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3个方面综合考虑的。此文试从生物科学的发展说明确定课程内容标准的依据。
20世纪是自然科学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因为生物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必然成为21世纪初的主导学科。在20世纪生物科学的发展中有许多重大突破,出现了许多新观念、新思想、新成果和新技术。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数理科学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生物科学以及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的问世,生物科学已经从基本上是静态的、以形态描述与分析为主的学科演化发展成动态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定量的学科。为表达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将其称为生命科学。当今的生命科学正从分析走向综合,其特征是对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及整体的全方位的综合研究。如果说,20世纪生物学是分析的世纪,21世纪生命科学将从分析走向综合,将是统一生物学的世纪,并将形成崭新的生命观。新课程的内容标准首先设计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就是从整体观的角度安排的。目前,生命科学在微观、宏观和应用3个方面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1 宏观方面
20世纪以来,生态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对人类生存的大环境进行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特别是20世纪后期,生命科学的宏观研究不仅是传统生态学的范畴,而且扩展到对整个生物目的研究。为什么当今特别重视生物目的研究?以前人们对生物圈缺少认识和关心,对森林乱砍滥伐,随意开垦草原,对野生动物乱捕滥杀,并把大量的废物以及有毒物质任意倾倒和排放,致使这个大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生物圈面临崩溃的危险。由此使人们感到21世纪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在地球上要生存下去,并得到持续发展,离不开地球的环境条件和其他各种生物。因此,必须爱护地球,关爱其他生物,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另外,随着人类认识自然和影响自然过程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简单地“征服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会给人类带来许多困扰,如目前面临的人口、环境、能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在一个局部范围内都是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的,就像引起全球灾害的厄尔尼诺现象一样,只有把地球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才有可能获得突破性的进展。21世纪人类要对付面临的各种挑战,其中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谋求与大自然和谐发展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而必须更深入地研究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深刻地了解时空、物质和信息的运转机制。为了挽救危机,早在1971年联合国就制订了“人与生物圈”(MAB)的研究计划,谋求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维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化害为利,逐步创造出一个适于人类和各种生物生存的美好环境。根据这种思想,国外一些学者提出“地球村”、“地球飞船”等提法,说明地球是一个大家庭。这种意识不仅在自然科学,而且在社会科学、文化及道德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课程标准根据当今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以“人和生物圈”为主线构建课程内容体系,这不仅符合生物科学研究的主导方向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改变了过去沿用多年的以“动物学”、“植物学”和“生理卫生”等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这是一项课程内容改革的重大突破。
21世纪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是地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地球变化的研究涉及地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沙漠化、海洋污染及野生物种减少等问题。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条件。因此,当前人们的生产开始转向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强调保护环境,实现生物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充分认识生态系统自身的多样化,重视生态系统的生物过程,充分发挥其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实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的转化和利用。由于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是涉及人类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有必要让中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作用等内容,因此在课程内容标准中设计了“生物与环境”的学习主题。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实现人与生物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的标志,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其他生物,所以,保护生态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鉴于生物多样性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课程内容标准中单列了“生物的多样性”主题。
2 微观方面
过去的生物学,对生命的认识仅仅是从个体水平上对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和分析,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才开始以实验为基础逐渐深入到生命本质的研究。今天,人类已经能够深入到细胞内部,对它的极其细微的结构和化学物质进行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就。1953年,对遗传物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开创了现代生物学的全新时代,奠定了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基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有助于阐明生命活动的规律,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生命科学各个学科领域,改变了整个生物学的面貌;同时对医学和农业科学及其应用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新的分支科学中,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或脑科学)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由此,它们和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遗传学)一起成为了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三大热点。
2.1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组织和互相作用。目前发现,DNA分子结构具有多态性,是一种可塑的分子。它的功能不仅具有自我复制和指导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还有酶的活性,起某种催化作用。现在科学家的目光已由DNA转向RNA的研究。由于RNA结构的复杂性及其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了RNA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它不仅在蛋白质合成上起重要作用,而且具有催化、调控基因表达、抑止转译、DNA和RNA剪接等重要功能。关于蛋白质的研究一直被科学家们所重视。目前人们除了要阐明肽链的一级结构以外,特别重视肽链如何折叠成为有功能作用的三维结构的蛋白质研究。除此以外,还发现蛋白质分子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运动之中,它们的功能与分子空间构型的运动性密切相关。关于蛋白质合成的研究,目前研究的热点己转到蛋白质合成后的分拣、运输到特定地点,以及蛋白质的修饰加工和降解。近年来,糖类的研究有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它们在细胞间不仅起黏附作用,而且能传递信息,是一类重要的信息分子。过去的分子生物学是在核酸和蛋白质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现在看来,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多细胞生物是由许多细胞集团组成的,它们以不同方式通过糖链分子相互黏附,彼此之间均有相互识别、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传递着各种不同的“生物信息”。因而不能忽视糖类物质的作用。
由以上看出,进入21世纪,分子生物学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前沿研究,已从单个大分子结构的研究转向生物大分子体系的研究;从晶体结构的研究转向溶液中天然构象及其动态变化的研究。由于分子生物学已深入到生命活动本质的探索,蛋白质、核酸及糖类等生物大分子的知识越来越多地在新闻媒体上广泛传播,几乎家喻户晓。在这种形势下,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应适当缩减有关形态学的知识,加强分子生物学的内容。原初中生物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敢涉及DNA等生物大分子的知识,现在看来应有所体现。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中加强了这方面的内容。
2.2 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遗传学是专门研究基因的科学,其发展主流是认识基因,即从认识基因的存在、阐明基因的本质和研究基因的作用到分离基因、操作基因和改变基因,一直是20世纪生物科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而且始终位于科学发展的前沿。通过对基因的研究发现,基因对生命的影响不是单一的,有必要扩展到基因组进行研究。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基因组已成为国际生物学界最热门的研究对象。“基因组学”(genomics)在不到10年时间里,已从一门以测定基因组全序列为目标的方法学成为包括结构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完整学科,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是人所共知的“人类基因组计划”(GHP)。这项被誉为生物科学的“阿波罗计划”,自1990年启动以来,已基本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绘制工作。当然,这只是标志着人类认识自身新纪元的开始,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以后,还要认清上面的基因及其作用,因而又诞生了“后基因组计划”。这标志着遗传学已进入一个以序列信息为基础的新时期,改变了过去经典遗传学的从表型到基因型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反向遗传学,开拓了一个以序列为基础的生物学的新世纪。在研究基因作用过程中必然引伸到两个重大问题:一是基因表达的调控,这也是当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另一是有关蛋白质的作用。目前发现,虽然对功能基因组研究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蛋白质有其自身特有的活动规律,仅仅从基因的角度来认识生命活动是不够的。于是在1994年提出了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并诞生了从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新兴学科——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根据以上研究的进展,“基因”已成为人们所共知的名词术语,在课程内容标准和教材上不仅应提出基因的名词,而且要强调基因组的整体作用,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伟大意义。另外,在强调基因作用的同时,注意不要出现“基因决定一切论”的错误观点。
2.3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展以及基因工程、反向遗传学方法的应用,在细胞学上取得了许多重大研究成果。在细胞结构上,由于生物膜系统的发现使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在形态上和功能上联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细胞膜的作用不仅保持细胞和细胞器的完整性、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许多极为重要的生命活动,如能量转化和流动、物质的交换以及细胞内外、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离不开膜的作用。因此,对细胞膜系统的研究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此外,近年来对细胞骨架(cytoske1eton)的发现是超微结构研究的一大进步,它对细胞器的空间分布、功能活动和细胞运动有着密切关系。关于细胞核骨架的研究,说明它与DNA复制、基因表达调控、RNA剪接、修饰和运输等都有重要作用。关于细胞功能的研究,虽然细胞中各种结构都有各自相对专一的功能,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彼此协调一致,完成一个细胞的整体功能。综合地讲,在一个细胞里的生命活动主要体现3个方面:①物质的转化,即旧物质的分解,新物质的合成;②能量的转换和流动,包括从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和能量的释放与利用;③信息的传递,其中有遗传信息的传递,即从DNA→RNA→蛋白质(基因的表达),也可以从DNA→DNA(基因的复制);生长发育的传递,即从细胞外(第一信号)→细胞膜(受体)→细胞质(第二信号)→某一生化反应或→细胞核(相应的基因被调节)。这个信号系统包括细胞内外的通讯联系、细胞间通讯、细胞的化学信号转导和以受体为介导的信号传递。另外,神经传导也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从接受信息(感官)→传递信息(神经)→贮存信息(脑)→利用信息(产生反应)。细胞的生命活动就是物质转化、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统一体。
关于细胞内调控系统的研究。目前研究较多的有:细胞周期和细胞生长发育的调控。生命活动最基本的问题是发育生物学。它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这里涉及细胞的分化、形态的建成和细胞的调亡等重大问题。由于细胞调亡与癌变等问题,以及人类的健康和寿命非常密切,从而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
由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关细胞生物学的知识非常重要。因此,在新课程内容标准及教材中,有必要加强细胞生物学的内容。例如,在细胞结构上为了说明能量的转换与流动,不仅要讲解叶绿体的基本知识,而且增加了有关线粒体的内容;在细胞分裂中增加了染色体变化的内容;在细胞功能方面,体现细胞是物质转化、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统一体。
2.4 脑科学的研究 脑科学(思维科学或神经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又一前沿领域。探索和揭示脑的奥秘具有高度复杂性,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以及对人类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所以已成为当代自然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近10年来,脑科学的研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因而被誉为“脑的10年”。有关脑科学的研究进展,将在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中适当介绍;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教材中涉及不多。不过,在标准中设置了“动物的运动与行为”主题,为今后学习脑科学奠定基础。
3 应用方面
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另一个特点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的结合,生命科学本身就与医学、农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既是这些应用科学的基础,也能从应用科学中获取基础研究的源头活水,为理论研究提出重大的研究课题。科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造福人类。生命科学要为人类造福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在生产上发挥巨大的作用。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开辟了生物工程(也叫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新领域,相继出现了基因重组技术、克隆技术、DNA和蛋白质序列分析技术、分子杂交技术、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及核移植技术等新技术,促进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染色体工程、组织工程及胚胎工程等工程的诞生和发展,已在工业、农业、环保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目前,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成果到实现产业化的距离比以往大大缩短,某些细胞因子从基因的发现到生物工程产品的开发,只需1~2年的时间,因此,有些科学家预言:人类将走向生物经济的时代。
21世纪,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将会彻底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并引起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变革。今后,生物学新观念、新技术和新产品将涌人每一个人的家庭和生活,所以生物学教育应加强生物技术的教育,体现STS(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教育思想。在新课程内容标准中设置“生物技术”主题是非常必要的。
自《生物学通报》
主要讲的是生物的发展历程 以及最近的生物技术成就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其实你只需要记下以下几点,对付考试就够了:“生物科学的发展”主要分三个阶段:1。描述性生物学阶段(达尔文) 2。实验生物学阶段(孟德尔) 3。分子生物学阶段(沃森&克里克)
就是讲了这些。。。再没有。。。。俺是过来人。。。。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新成就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从总体上看,当代生物科学主要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在微观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在宏观方面,生态学的发展正在为解决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仅通过生物工程和生态学方面的几个实例来说明。
生物工程方面 生物工程(也叫生物技术)是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而兴起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也就是说,它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运用先进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来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如DNA、蛋白质、染色体、细胞等,从而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制品。生物工程在近些年来迅猛发展,硕果累累。
生物工程在医药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长期以来,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是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中提取和研制的,这样的疫苗生产周期长,产量低,价格昂贵。现在,采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将乙肝病毒中的有关基因分离出来,引人细菌的细胞中,再采用发酵的方法,或者引人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再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就能让细菌或哺乳动物的细胞生产出大量的疫苗。我国研制的生物工程乙肝疫苗已经在1992年投放市场,在预防乙型肝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乙肝疫苗以外,还有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干扰素等多种生物工程药物已经问世。我们知道,人类的许多疾病都与基因有关。在基因水平上对人类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科学家们正在探求的另一个重大课题。为了弄清人类约10万个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美国从1988年开始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目前这项研究已经成为国际间合作的一项重大科研课题。
生物工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前景更为诱人,1988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抗黄瓜花叶病毒的基因,并且将这种基因导人烟草等作物的细胞中,得到了抵抗病毒能力很强的作物新系,198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人鲤鱼的受精卵中,培育成转基因鲤鱼。与非转基因鲤鱼相比,转基因鲤鱼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1993年,我国研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开始大面积试种,与原来普遍种植的三系法杂交水稻相比,平均每公顷增产15%,1995年,我国科学家将某种细菌的抗虫基因导人棉花,培育出了抗棉铃虫效果明显的棉花新品种。
生物工程在开发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知道,煤炭、石油等能源终将枯竭,目前全世界已经面临着能源危机。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开发新的能源,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用生物工程开发生物能源。美国科学家在1978年成功地培育出能直接生产能源物质的植物新品种——“石油草”,这种植物的茎秆被割开后,就会流出白色乳状的液体,经提炼就得到石油。在利用细菌治理石油污染方面,由于石油中的不同组成成分往往需要用不同的细菌来分解,科学家就将不同细菌的基因分离出来,集中到一种细菌内,从而得到了“超级菌”。这种“超级菌”分解石油的速度比普通细菌快得多,净化石油污染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生态学方面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态学。因此,生态学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并且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已经成为人类谋求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运用生态学原理,我国推行生态农业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涌现了一批生态村、生态农场和生态林场,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例如,安徽省颖上县小张庄,从前是个穷地方,生态环境恶劣,旱涝灾害频繁,农业结构单一,粮食产量很低。70年代中期,小张庄开始进行生态农业的建设,整治土地,兴修水利,大力营造防护林,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小张庄在大力发展种植业和林业的同时,还利用当地的饲草资源和鱼塘,大力发展养殖业。养殖业为农田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从而改良了土壤。这个村还利用人畜粪便生产沼气,发展沼气能源。沼气池的渣液用来喂养鱼,塘泥肥田,从而建立起了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上面举例说明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当然,生物科学的新进展远不止这些。除了在生物工程和生态学领域以外,生物科学在其他许多领域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向人们展示出美好的前景。例如,脑科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这不仅对脑病的防治和智力的开发有重要意义,而且将为研究生物计算机提供理论基础。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的研究,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等等,也都获得一系列的成就,在21世纪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由于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它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许多科学家都认为,生物科学将是21世纪领先的学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