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分6个地理分区:即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分布位置如图:
我们还可以从垄断者的价格来看垄断的无效率。由于市场需求曲线描述了价格和物品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所以,无效率的低的产量就相当于无效率的高的价格。当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一些潜在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高于其边际成本,但低于垄断者的价格。这些消费者最后不购买物品。由于这些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大于生产这些物品的成本,这个结果是无效率的。因此,垄断定价使一些双方有益的交易无法进行。
正如我们在第八章中用无谓损失三角形来衡量税收的无效率一样,我们也可以同样衡量垄断的无效率。图15-8表示无谓损失。回忆一下,需求曲线反映消费者的评价,边际成本曲线反映垄断生产者的成本。因此,需求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之间的无谓损失三角形面积等于垄断定价引起的总剩余损失。
垄断引起的无谓损失类似于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实际上,垄断者像私人收税者一样。正如我们在第八章中所说明的,一种物品的税收是打入消费者支付意愿(反映在需求曲线上)和生产者成本(反映在供给曲线上)之间的一个楔子。由于垄断者通过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发挥其市场势力,它就打入了一个类似的楔子。在这两种情况下,楔子使销售量低于社会最适水平。这两种情况之间的差别是政府得到了税收的收入,而私人企业得到了垄断利润。
垄断的利润:一种社会代价吗?
控诉垄断者以损害公众来“肥己”是很有吸引力的。的确,垄断企业利用其市场势力赚到了更多的利润。但是,根据垄断的经济分析,企业利润本身并不一定是一个社会问题。
北亚,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
地球上一共被分为了4大洋七大洲,不过在人类所聚集的六大洲里面,却有五块大陆土地组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是因为亚欧两洲在同一块土地之上。
除此之外像非洲北美洲等这些都是分别有主要的大陆土地和一些岛屿组成。
在其他的一些大洲划分的时候,都是以天然的地理分割为基础原则。
为什么亚洲和欧洲却在同一块土地之上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纵观世界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大多都是以山脉海洋等。
但是唯独欧亚两州之间除了有一个山脉在北部进行分离之外,但是在偏南方地区基本上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也并没有高山流水进行阻隔,但是仍然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州。
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三方面原因。
一、
第1点是因为人种的不同,目前世界被划分为黑黄白三色人种。比较明显的就是非洲人大多都是黑人,而欧洲人为白人,亚洲地区则为黄种人。
在欧洲人尚未全球殖民的时候,白人还主要是生活在欧洲地区。当时的黄种人则主要生活在现在的亚洲地区。不同肤色的人种相互独立,东方以中国文明为首的人会认为西方这些白色皮肤的人种为异域人种。
欧洲的白种人也认为东亚地区的黄人种人是一种野蛮而粗犷的民族。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因为肤色的不同已经产生了分歧,因此肤色也是划分两洲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
第2点就是受到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而现在的欧洲地区都是受到了第1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形成了相对现代化的工业地区,为后来的科技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所以在现在的欧洲区域可以说是近代的科技之祖,而与之相对比的,亚洲生产资料落后,生产技术也非常的落后。
而且在欧洲当时已经形成了民主的社会制度,但是亚洲多地还是封建王朝制度,百姓得不到任何的人权认可。
因此从人权认知上以及生产方式上发生了分,所以也就形成了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明显对比,这种文明上的分化也开始造就一种地理上的分化。
三、
第3个原因就是受到大航海时期的影响,虽然我国在明朝的时候航海技术比较先进,但是在欧洲进行大航海的时代的时候清朝为了避免被殖民和与外国发生战争,也就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原本文明强盛的中国被欧洲各国甩下了一大截。直到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大门被用火炮打开。
所以在当时西方人的眼中觉着中国人太过于迂腐,不屑与我们这些落后的地方为伍。而欧洲各国则在大航海时代都有着自己的成绩,无论是商业还是殖民。
所以在近代地理划分的时候,并将这些拥有大航海技术的国家统一划分为了欧洲,而这些航海落后的国家则划分为了亚洲。
由于亚洲和欧洲的地理划分比较多样化,所以两个州在分开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地理接线,包括现在的土耳其和俄罗斯,都是横跨亚欧两个州的国家。
而且欧洲人种也开始到处乱窜,比如说俄罗斯大量的欧洲人都居住在了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毕竟这里的气候更适合生存。
如果你有自己的一台个人电脑,也许这台电脑用了微软公司所出售的操作系统,某种视窗(Windows)软件。当微软公司在许多年前第一次设计视窗软件时,它申请并得到了政策给予的版权。版权给予微软公司排他性地生产和销售视窗操作系统的权利。因此,如果一个人要想购买视窗软件,他除了给微软决定对这种产品收取的将近100美元之外别无选择。可以说微软在视窗软件市场上有垄断地位。
用第十四章中我们提出的企业行为模型不能正确地描述微软的经营决策。在那一章中,我们分析了竞争市场,在竞争市场上有许多企业提供基本相同的产品,因此,每一个企业对它得到的价格没有什么影响。与此相比,像微软这样的垄断者没有接近的竞争者,因此,可以影响它的产品的市场价格。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垄断企业是价格制定者。
在本章中,我们考察这种市场势力的含义。我们将说明,市场势力改变了企业价格与其成本之间的关系。竞争企业把其产品的价格作为既定的,并选择供给量,以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与此相比,垄断者收取的价格大于边际成本。这个结果在微软视窗软件的情况下显然是正确的。视窗软件的边际成本——微软把它的程序复印到另一张磁盘上所引起的额外成本——只有几美元。视窗软件的市场价格是其边际成本的许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