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又走神了
场景一:某学校:2个男生3个女子,上课老是走神,班主任提醒谈话几次后,仍不能调整过来。其中一女生从进校时的班级第一名期末退步到倒数第七名。这五位同学,家庭都比较正常,没有单亲家庭。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上课到一定的时候(10分钟或30分钟)就出现疲惫现象或脑子一片空白,有时,看着眼前的橡皮,脑子里就只有橡皮,看着橡皮发呆,不知老师讲的什么。即使看着老师,也是发呆,脑子里总会冒出一些乱七八糟的事,自己也无法控制。
场景二:一位苦恼的妈妈的述说:我家孩子今年七岁了,上课总是进入不了状态,老师反映他上课就没有上课的样子,一会儿也坐不住,手不是抠橡皮就是玩铅笔,一张白纸他也能玩上半堂课,老师刚开始还经常提醒他,可是总是保持不了多长时间,坐的也是东倒西歪的,就没有见他安稳的坐直过,课堂上这样,成绩就不用说了,作业总也不能按时完成,有一天,他竟然跟我说,他不想上学了,上学不舒服。他才七岁啊,看到别的孩子背着书包高高兴兴的去上学,而我的孩子这样,我都不敢去参加家长会了,其实我的孩子并不笨啊,大班的时候,20以内的加减脱口而出,还想当科学家呢,现在,我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可就是没有效果,我该怎么办啊?
心理学上说,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指向性,二是集中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对客观事物的选择。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方向上的保持和深入。其表现为:心理活动在指向于一定客体的同时,一方面会离开其它无关客体,另一方面会主动地抑制和排除无关事物的干扰,甚至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而保证对指向对象反映的清晰性、鲜明性、准确性。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注意具有以下三种功能:选择功能。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影响,避开(抑制、排除)其它无关的甚至有碍的影响,使心理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保持功能。即使心理活动稳定在选择对象上,一直到达到目的为止。调节和监督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方向或目标进行,排除、抑制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干扰,保证对事物有最清晰、最鲜明的反映。这种心理机能既有利于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顺利有效的进行,也有利于对错误活动进行及时的调节和矫正。这是注意的最重要的一种功能。
做某些事情时,偶尔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即通常我们所说的“走神”现象本是件很正常的事。但是你如此地关注“走神”且发现自己大部分时间在“走神”,而无力克服,那么就考虑到有可能是“强迫思维”了。
据心理学家研究,大脑可以被“主动”思考,也可以“自动”思考。当主动思考不存在或主动思考使大脑疲劳时,大脑就会“自动活动”,在你看来就是“走神”、“胡思乱想”,这也可算是大脑的自我放松吧。这种自动思考有其自身的规律,难以受意志控制。当你不注意它的存在有什么妨碍你的思考时,它不会有什么问题,为你认为它会影响你的学习而去控制时,岂不知这是不能被控制的,你花更多注意力去关注时,学习怎么不受影响。明白了以上道理,那么对待“走神”的方法就是:
首先,转移注意力。对走神采取不控制、不排斥,而是接受。把走神认为是学习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外来干忧之物,把注意力转移到老师的语言上,手势上或板书上。这样就会逐渐摆脱出来。
第二就是用“矫枉过正”的方法,如当出现走神时,你不但接受它,而且还主动去“胡思乱想”,这也能克服它。
刚开始这样做时,会有痛苦,也担心这两种方法在短期内并不能很快改善注意力。这就需要你不要急于求成,用一种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今天比昨天好,明天会比今天好,那么“走神”就很快被克服
(图片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五分钟训练法,提高孩子注意力!
孩子上课经常走神怎么办?上课目的性不够明确,有趣时能集中精力,无味时,就会走神。因此,首先得做好预习工作,明确上课有许多该听的东西,听课时尽量做好笔记,紧跟老师的讲课思维,甚至用批评的眼光去听课,找出老师讲课的优缺点,上课时有一点压力未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