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低年级数学凸显数学核心素养

2024-12-14 18:22:5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生活中必备的数学知识,培养一定的数学技能,并能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通过学习、探究、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而低年级是学生正式跨入学校教育的基础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学习品质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低年级阶段,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学数学这门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在低年级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呢?
一、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连,培养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善于捕捉生活中诸多问题所包含的潜在的数学特征。教学中应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连,让学生深深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材中所选的都是切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图,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例如二年级数学《锐角和钝角》,以游乐园为情境,这一情境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游乐园活动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而活跃课堂也加深记忆。在拓展知识时,通过数学闯关游戏,让学生通过说、做、折、画等活动在游戏中掌握所学知识。这样学生们会非常乐意参与这项游戏,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二、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而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学生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我们要充分认识数学思想对学生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在重视数学知识教学的同时,深刻钻研并挖掘教材,在隐含的教材内容中发现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教学中,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具体的特征还没有形成概念。在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它们的特征,而是先观察,大胆猜想它们有什么特征。学生首先发现的是有四条边、四个角,接着让学生猜测:四条边有什么特征?四个角呢?学生猜测后,开始动脑、动手,小组合作交流方法,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但探究了知识,同时学会了运用“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

三、培养估算能力,形成科学的直觉。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估算能力有着广泛的作用。估算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日常数量关系的灵活处理,形成各种解题策路,进而形成科学的数学视觉。

教学一年级《摘苹果》中,通过估算箱子能否装得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境中需要估算,以及如何估算,从这样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一定的数学经验,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些生活素材中学生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能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及百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建立了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只要适时帮助学生对周围、身边的事例进行观察、比较,鼓励其大胆估计、反复实践,并及时总结归纳、积累经验,学生的估算能力一定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科学的直觉。

四、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学会识别、学会适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学生学习了《小明的一天》之后,我设计了一次实践活动:户外活动,调查、统计学生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体会一定时间的长短,根据同时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并根据你的日常生活,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提高分析和整理数据的能力。相信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一定能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应该从小学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们的日常工作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