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变得有点微妙.
诸葛亮是为刘备做过战略规划的,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照理,在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完全有可能实施这个战略规划,诸葛亮也应该是大显身手才是,但是不知为什么诸葛亮变得沉默了.从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到白帝托孤(公元223),整整15年简,我们很少看到诸葛亮的身影,也很少听到他的声音.刘备入蜀带的是庞统,进攻汉中带的是法正.诸葛亮的工作一是"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二是"镇守成都,足兵足食".所以庞统战死刘备"痛惜,言则流涕"法正病故刘备"为之流涕累日".为刘备出力更多,和刘备感情更深的似乎是庞统和法正.
奇怪的是,关羽征襄樊,刘备伐东吴,事实证明都是错误的,诸葛亮为什么不反对呢?特别是刘备伐东吴时(221年)候庞统早死,法正亦亡(220年),诸葛亮为什么还是一言不发呢?我们找到唯一在三国志<<法正传>记载,刘备兵败猇亭后,诸葛亮长叹:"如果法孝直在,一定能制止皇上,不让 皇上东征(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即使东征也不至于败得这么惨(必不倾危矣)!"
这个是诸葛亮战后的反省吗?恐怖不是,那岂不是成了"事后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有难言之隐,看过隆中对都知道,诸葛亮一直是主张"外结孙权"的,因为他认为东吴方面是"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从这一点看出他是不主张东征的,然而他没有出面制止或者劝谏,两个可能:一可能他也存有希望不想掉了荆州对猇亭之战有侥幸心理;二是他知道自己就算说了也没用.
后一个有证据吗?有,就是他那一句:"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说白了就是:一,刘备只听法正的,如果法正反对,刘备一定不会东征;二,法正不在,刘备谁也不听,包括诸葛亮(顺带说说当时反对刘备东征的没有一个好下场,费诗被贬,雍茂被杀,秦宓下狱,刘巴辞官,赵云不被信任,不得随军东征).显然,法正与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是不同的.刘备对诸葛亮只能叫"相敬如宾"对法正才是"言听计从"
还有一件事说明两人的关系微妙,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刘备称帝后,诸葛亮任命为丞相,并录尚书事,假节(赐尚方宝剑),兼司隶校尉(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表面上看诸葛亮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但是诸葛亮这个丞相是不"开府"的.
开府是汉朝的制度就是"开府治事",所谓开府就是开建府署,设置属官就是有自己直属的办事机构和下级官员意味着有独立与"皇宫"的"相府"独立于"皇权"的"相权"(曹操的顾命大臣都是开府的,曹真,陈群,司马懿等)其实说白就是在皇上手中分权.那么刘备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却又不让他开府恐怕只能理解为,刘备担心大权旁落和对诸葛亮的不完全信任.也就是说刘备对诸葛亮并非"无限信任"或"完全信任",而是"有限信任"或者"有保留的信任"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难道是刘备"贪新厌旧"?不是,根本上是两个人的政治理念发生的冲突.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政治家和政客典型的区别就是政治家有理想有目标(如荀彧),政客只有利益(如贾诩).诸葛亮理想是什么?就是"复兴汉室",这个理想贯穿他一生.刘备有没有理想呢?原先或许有,但是后来好像忘记了.为什么忘了?事业发展特太快了短短几年夺得了荆州攻下了益州又从曹操手中抢到了汉中,说的难听就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个时候在刘备脑子里就只有利益没有了理想,所以他才伐吴不伐魏 他这个时候的想法就是割据一方,做土皇帝 .什么"与汉贼不两立"不过当作口号和招牌.
刘备集团的诸葛亮和曹操集团的荀彧这两个人是非常相似的,他们的共同之处是自己有政治理念和政治理想,而他们两个人的理想还刚好是一致的,就是匡复汉室,要恢复大汉王朝。而这两个集团的首领曹操和刘备也非常相似,是什么呢?是前期也都有这个理想,到了后期也都没了。曹操原来也是有这个想法的,荀彧才会辅佐他,但是后来变了;诸葛亮和荀彧可真是三国时期的难兄难弟,两大悲剧.
问题是刘备忘了但是诸葛亮没有忘,尴尬的是这个变化谁也不能说出来.刘备要装没有忘的样子而诸葛亮也不能戳穿或者提醒.于是大家都心照不宣.诸葛亮自己做好本分,刘备去攫取更多的利益
刘备当时应该是很惧怕诸葛亮的,诸葛亮的才能足可以自立为王,他害怕自己的孩子遭遇什么不幸,要记住:只有真正的师友才不会把话说的客气。朕没有了你的扶助就不能自立了吗这句话主要是在警戒诸葛亮做一个忠臣,不要有其他的想法,让诸葛亮有心存惭愧,就像周瑜在临死时把都督的位置给鲁肃一样
这个是电视剧编者的想法,历史上应该是没有这句话的,起码《三国志》的《先主传》和张飞的本传里面都没有这句话的记载。
但是其实这个也是合理的,因为当时法正、关羽、张飞、庞统都已经死了,刘备的确无人依靠,身边能用的也就是诸葛亮了,他也要防着诸葛亮一点。敲打一下也未尝不可。但是我个人认为依照刘备的性子,他是不太会说这样的话的。既然一定要用诸葛亮的,平白无故让别人疑心干什么。至于什么伤心过度,以至于不能控制胡说,我再也不信,刘备这么多年寄人篱下,什么话该说什么不该说,这个总是知道的,不该说的亲爹死了他都不会说。
至于报仇一说,张飞死于自己的手下手里,这个和东吴没什么关系。如果说是要给关羽报仇,刘备也真耐得住,他可是在关羽死了以后很长时间才想起这事来的,根本不像一怒复仇的。关羽死后,刘备做的事是看着曹丕称帝自己也赶紧称帝。要说刘备一点兄弟之情也没有,这个也不尽然,但是他首先是个政治家,一切以政治利益为上。他攻打东吴主要是错估了自己的实力,认为自己可以一口气吃掉东吴,结果就出事情了。
其实刘备对诸葛亮那是100个不信任,这句话是刘备告诉诸葛亮收敛点,不要功高震主,我刘备即使没有你也可以成功。这是因为那时刘备称帝了,不是以前的求贤若渴的关系,而是君臣关系。悲
笼络人心,表现出他极度思念张飞,意味张飞对他的帮助很大,同时告诉别人要对他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