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脂
油脂(Fat)即甘油三酯或称之为脂酰甘油(triacylglycerol),是油和脂肪的统称。一般将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称为油,而将其呈固态时称为脂肪。
作用:
贮存能量和供给能量是脂肪最重要的生理功能。1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时可释放出38kJ(9.3kcal)的能量,比1克糖原或蛋白质所释放的能量多两倍以上。
脂肪组织是体内专门用于贮存脂肪的组织,当机体需要能量时,脂肪组织细胞中贮存的脂肪可动员出来分解供给机体的需要。此外,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脂肪,还有减少身体热量损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内部器官之间摩擦和缓冲外界压力的作用。
2、类脂
类脂(lipids)包括磷脂(phospholipids),糖脂(glycolipid)和胆固醇及其酯(cholesterol and cholesterol ester)三大类。
①磷脂是含有磷酸的脂类,包括由甘油构成的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s)与由鞘氨醇构成的鞘磷脂(sphingomyelin)。在动物的脑和卵中,大豆的种子中,磷脂的含量较多。
②糖脂是含有糖基的脂类。
③还有,胆固醇及甾类化合物(类固醇)等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胆酸、性激素及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用:
这三大类类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构成疏水性的“屏障”(barrier),分隔细胞水溶性成分及将细胞划分为细胞器/核等小的区室,保证细胞内同时进行多种代谢活动而互不干扰,维持细胞正常结构与功能等。
酶促水解:
1、脂肪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在人体内,脂肪的消化主要在小肠,由胰脂肪酶催化,胆汁酸盐和辅脂肪酶的协助使脂肪逐步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
2、磷脂酶有多种,作用于磷脂分子不同部位的酯键。作用于1位、2位酯键的分别称为磷脂酶A1及 A2,生成溶血磷脂和游离脂肪酸。作用于3位的称为磷脂酶C,作用磷酸取代基间酯键的酶称磷脂酶D。作用溶血磷脂1位酯键的酶称磷脂酶B1。
3、胆固醇酯酶水解胆固醇酯生成胆固醇和脂肪酸。
4、小肠可吸收脂类的水解产物。胆汁酸盐帮助乳化,结合载脂蛋白(apoprotein,apo)形成乳糜微粒经肠粘膜细胞吸收进入血循环。所以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是转运外源性脂类(主要是TG)的脂蛋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脂质
1、 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他们的分子差异很大,通常都不溶于水,但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乙醇等
2、 脂肪: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很好的绝热体。皮下脂肪层可保温,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的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3、 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在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种子中含量丰富
4、 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① 胆固醇: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中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 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③ 维生素D: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固醇。固醇又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作用是缓冲减压,可以可以保护身体器官,以及可以保温抗寒,也是动物良好的储能物质,释放的能量多。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主要是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