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为,他们蛋蛋疼
木鱼是念经时控制节奏的器具。
如果没有人控制节奏,那么念经的话你念的快、我念的慢,会很乱,所以用木鱼来控制节奏,让念经不乱。
愿您如愿!
木鱼是拿来敲的
和尚敲木鱼”是句日常用语,然而倘问和尚为什么敲木鱼,则连和尚自己也说不清楚。《唐摭言》说:“有一白衣问天竺长老云:‘僧舍皆悬木鱼,何也?’答曰:‘用以警众’。白衣曰:‘必刻鱼何因?’长老不能答,以问卞悟师。师曰:‘鱼昼夜未尝合目,亦欲修行者昼夜忘寐,以至于道’”。这就算是自古至今最圆满的答案了。
其实,和尚敲木鱼原不是用以警戒自己,而是警醒木鱼。它的起源,与7千年前的一次海侵有关。
考古资料表明:距今7千年前,发生了一次叫做卷转虫式的海侵,使浙东平原成了浅海,杭嘉湖平原只剩下一小部分,太湖一线以东全被海水席卷,杭州市区是个海湾。海侵的结果,迫使原始居民一部分后退到会稽、四明、天台山,一部分迁散到浙西和江苏南部丘陵,一部分逃移到了海岛上。
当时的人们还不能科学地解释海侵,就用想象和借用想象去观察、说明它,并口口流布代代相传,到战国的时候,经过一个叫列御寇的人的综合熔裁和再创作,就产生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粒光彩闪烁的明珠 ——《列子·汤问》。《汤问》说:在渤海之东的海岸上,原有5座神山,都是仙圣居住的地方。因为神山无根连着,所以时常随波飘荡。仙圣们很是担忧,就向天帝禀告,天帝命禺强带15只巨鳌,用鳌头把神山顶住,这五山才固定不动。而龙伯国有个特别高大的人,他抬起脚来只要走几步,就能踏遍五山。他来到这里,一下子就钓走了6只鳌,于是岱舆、员峤这两山沉入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
古代的方位概念与今不同,《汤问》说的渤海之东,指的就是浙江海岸,所谓神山,就是会稽、四明、天台山以及由这些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倾斜、陡落东海而再起的舟山群岛、嵊泗列岛,“仙圣之播迁者”就是创造史前文化的原始居民。与列子同时代的庄子,也说过任公子“蹲乎会稽,投竿东海”钓鳌的寓言,他们两人说的都是同一个内涵,秦、汉、晋、唐的许多名流文人都到这里来寻神山,并自称是钓鳌客。可见这次海侵影响之深远了。
《汤问》是海侵的产物。人们既然把沧海横流归罪于鳌鱼的失职和禺强的管束不严,于是就仿鱼雕木,来象征鳌鱼,并请那谈空说无的和尚,朝朝暮暮地敲打它,使它常备不懈,防止被钓。这就是和尚敲木鱼的原始象征意义;而那脚踏鳌鱼背的观世音菩萨,则是木鱼的后起象征意义。她在印度,负的是观闻世间苦难之音,拯救众生普渡到极乐世界的使命,到中国以后,了解到民间对鳌鱼的关注,就多了管教鳌鱼的职务,没日没夜地站在鳌背之上。上面说的那位白衣,虽然开动脑筋好问,但没有追究到底,以致卞悟师的胡诌流传至今